-
8月17日,由武漢理工大學教授王發洲領銜的科研團隊聯合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水泥”),成功開發出可大比例利用低劣質混合替代燃料進行高效燃燒的減碳技術和裝備,以及配套的水泥生產數字化智能控制系統。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6
-
你見過很有未來感的出行神器嗎?現在,有一款正在進行最后適航審定的純電動飛機,預計明年投入商業運營,據說,它的運行成本和我們平常打出租車也差不了多少。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2025-08-26
-
?據最新一期《光學》雜志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直接在芯片上將玻璃片折疊成微觀三維結構,他們稱之為“光子折紙”。這一技術有望制造出微小而復雜的光學器件,用于數據處理、傳感和實驗物理研究。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6
-
8月23日,隨著“招商伊敦”號郵輪穩穩靠泊大連港國際郵輪中心,東北港口首個大型郵輪碼頭岸電工程連船測試成功,標志著遼港集團具備向10萬噸級以上大型郵輪提供高壓岸電接駁的能力,為大連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6
-
中國研究團隊25日在英國學術期刊《自然-醫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告世界首個將基因編輯豬肺成功移植到腦死亡人體內的案例。該成果有望幫助緩解肺移植供體短缺的難題,被國際專家譽為相關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來源:新華網2025-08-26
-
8月23日清晨,在南海飄著小雨的藍色晨曦中,我國自主研制的6000米級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ROV)“海琴”號,經過8個小時作業,從4140米深海凱旋,成功進行海試,我國深海研究又多了一個“科考利器”。
來源:新華網2025-08-25
-
隨著互聯網深入普及,網絡空間已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安全是數字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網絡無邊、安全有界,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網絡安全挑戰?怎樣提高綜合治理效能?
來源:人民網2025-08-25
-
8月24日—25日,第六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數智化賦能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甘肅隴西圓滿舉辦。論壇匯聚AI、大數據領域的院士專家、行業協會代表、醫藥企業負責人、科研機構代表等,共話數智化賦能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利用“AI換臉”偽造身份、智能設備“偷聽”、攝像頭被操控……AI生成視頻、智能管家、刷臉支付等新技術讓生活更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個人隱私被泄露的風險。如何提升防范意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來源:人民日報2025-08-25
-
8月23日,第十七屆俄羅斯東歐中亞與世界高層論壇暨第七屆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高層論壇在哈爾濱召開。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記者24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最新研究揭示,長期綠肥輪作可通過調控土壤微生物機制顯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該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地球未來》上,為農業溫室氣體減排與土壤可持續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8月22日,有機旱作農業暨土壤健康發展趨勢論壇在山西農業大學舉辦。會上,相關專家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和土壤健康領域理論創新和技術應用中存在的核心問題把脈問診、提供指導,助力山西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8月23日,記者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校長趙祥模教授主持,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基于數字孿生的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裝備與應用”,近日榮獲2025年全球道路成就獎。該獎項由國際道路聯合會設立,是全球道路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獎項之一。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8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馬駿團隊牽頭,聯合全國13家單位,取得的鼻咽癌臨床研究新成果刊發于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該研究首次在局晚期鼻咽癌中通過Ⅲ期隨機對照試驗的金標準創立了免疫治療聯合“去同期順鉑”放化療的新方案,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種“高效低毒、耐受性好”的全新治療選擇。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8月24日,記者從湖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德工業設計創新研究院負責人程文婷聯合湖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安德里亞斯·帕彭福斯原創設計的一款名為INTELECTRA的貨運電動自行車,已在德國量產上市。日前,該產品榮獲2025年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5
-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譚海仁教授牽頭的研究團隊在柔性鈣鈦礦疊層光伏電池領域取得新突破。團隊開發的“氣體淬火輔助的原位涂層技術”,大幅縮小柔性鈣鈦礦光伏電池與剛性鈣鈦礦光伏電池在光電轉化效率上的差距。相關實驗室成果正在企業進一步轉化、中試。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8月22日刊發了論文。
來源:新華社2025-08-25
-
可燃冰,即天然氣水合物,是蘊藏在海洋深處的重要資源,其主要成分為甲烷。由于甲烷分子結構異常穩定,傳統的工業利用方式只能將其在高溫高壓下進行粗放式轉化,不僅能耗巨大,而且大量甲烷會被過度氧化為二氧化碳,造成能源和資源雙重浪費。
來源:新華社2025-08-24
-
8月18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張羅教授、副院長王成碩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對于癥狀嚴重且未控制的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生物制劑司普奇拜單抗(抗IL-4Rα單抗)治療可顯著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患者鼻部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該研究為我國CRSwNP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或將帶動進口單抗降價,使更多患者受益。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4
-
?8月22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基因組多維解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多家機構,發布全球領先的細胞組學技術Stereo-cell。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上。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2
-
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發表的一項概念驗證研究顯示,利用現有商用磁鐵可助力太空制氧,使未改裝裝置在微重力環境下水分解率最多提升240%,有望為人類宇航員制取更多氧氣以更高效探索宇宙。
來源:科技日報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