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記者從成都市新津區獲悉,近日“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鐵聯運項目上的西安歐亞大道上跨貨運北環線高架橋,順利完成橋梁體系轉換及轉體球鉸100%無損回收,創下有公開報道的全球同類項目中,首個成功實施轉體球鉸不頂梁取出回收的工程案例。該項突破源自新津企業濟通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通股份”)聯合合作單位聯合研發的“墩頂可拆卸自落梁智能轉體”技術。

據悉,西安歐亞大道上跨貨運北環線高架工程是“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鐵聯運項目的關鍵節點,作為市政工程中罕見的雙幅非對稱懸澆梁墩頂同步轉體橋梁,國內外參考案例稀缺,非對稱轉體、轉體系統實施、動態監測等工序技術難度極高。
為突破技術壁壘,濟通股份聯合合作單位中建三局集團西北有限公司、中鐵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申報了“基于可調高度球鉸的非對稱雙跨連續梁門式墩墩頂轉體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在智能測控系統的基礎上,三方聯合研發出“墩頂可拆卸自落梁智能轉體”技術,為項目量身定制了非對稱雙跨預應力砼連續梁墩頂轉體方案。
在橋梁轉體中,濟通股份還自主研發的智能轉體球鉸系統,采用墩頂轉體,將轉體設備與作業面布置在墩頂低位平臺,降低轉體重心與承載力需求,確保轉體過程安全平穩,同時通過智能測控實現精準姿態調整,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在隨后的橋梁體系轉換階段,濟通股份團隊憑借創新技術,在不使用同步頂升設備的情況下,僅通過低于球鉸承載力1%的輔助力,便實現了橋梁荷載從轉體球鉸到永久支座的平穩過渡,完成了球鉸的無損脫空與原位回收。
據了解,傳統墩頂或墩底轉體采用的永固型球鉸,轉體后即并入永久結構,無法拆離復用,造成資源浪費與沉沒成本。而本次項目使用的轉體球鉸及反力座等設備可100%回收再利用,不僅避免了專用構件的資源占用,更顯著降低了工程綜合造價與碳排放。此外,體系轉換與球鉸回收均在墩頂原位完成,不占用橋下通道與鐵路股道,最大限度減少了對施工區域列車同行及城市交通運營的干擾。
近年來,在新津“3+2+N”先進制造產業體系培育下,新津智能制造產業加速發展。作為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示范區域和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地,新津經開區聚焦“立園滿園”,已集聚相關企業813家。其中,工業企業544家,規上工業企業25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0家,圍繞綠色食品、新能源、軌道交通三大主導產業,構建了具有顯示度和競爭力的“3+2+N”先進制造產業體系,著力建設“全省先進制造業基地”“成渝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西部制造業轉型升級先行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