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記者從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獲悉,該院一支青年科研團隊利用在沙漠中生存的藍藻,研發出一款全固廢基固碳緩釋肥。
“荒漠化是地球的頑疾,傳統治理方式往往事倍功半。”該青年科研團隊負責人張孟輝介紹,以往人工植被種植、機械固沙等方式成本高、可持續性差。荒漠化治理迫切需要創新解決方案。
對此,研究團隊從自然界汲取靈感,選擇沙漠中極具生命力的藍藻作為治沙的“神奇藥材”。他們在實驗中發現,藍藻的獨特絲網狀結構能將沙粒牢牢鎖住,通過胞外多糖分泌形成生物結皮,猶如給沙漠披上一層皮膚。
“這層‘皮膚’不僅能固沙保水,還能改良土壤。”團隊成員厲雨凡介紹,研究表明,藍藻結皮可顯著提升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藍藻與固氮菌種協同作用,能持續改善土壤質量。
記者了解到,這種創新肥料實現了固沙、保水與資源化利用的完美結合。緩釋肥施用后,藍藻會先形成生物結皮固定流沙。肥效釋放后,可為作物生長提供養分。發育后的植物根系會與藍藻協同促進土壤團聚體形成。
在試驗基地,施用該肥料的沙化田地不僅固定了流沙,還能種植草莓、蔬菜等經濟作物,產量與正常耕地相當。
目前,該團隊攻克了工業固廢制肥、緩釋肥固碳等關鍵技術難題,將煤渣廢料變廢為寶,研發出兼具土壤改良和固碳雙重功效的新型肥料。“未來,我們將繼續優化配方,擴大應用范圍,讓更多荒漠重現綠意。”該團隊指導教師、揚州大學副教授齊永鋒表示。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