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鐵基超導線材制備新技術,成功制備出新型高載流鐵基超導線材,其載流性能指標創下新紀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4
-
近日,“2025面向東盟的標準化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辦。本次論壇以“人工智能標準化創新合作賦能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題,由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交流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聚焦人工智能、汽車、計量技術、合格評定四大領域設置主論壇與分論壇矩陣。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4
-
近日,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東方研究院自主研發的10千瓦振蕩水柱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東波一號”順利通過第三方組織的專家委員會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該裝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4
-
9月3日,記者從三一集團獲悉,該集團旗下三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機器人”)日前向卡塔爾客戶一次性交付40臺電動叉車,完成了其在中東地區目前最大的電動叉車交付訂單。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4
-
9月3日,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寧國貴教授團隊取得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3
-
來源:新華社2025-09-03
-
?9月2日,記者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獲悉,扎根于青羊航空新城的成都贏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贏瑞科技”),正用自主代碼攻克工業軟件“珠峰”,填補了國內高端虛擬仿真技術空白。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3
-
記者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智造與營養健康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螯合性果膠與堿溶性果膠的結構特征,揭示了其對果蔬汁理化品質的調控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碳水化合物聚合物》。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3
-
8月27日—31日,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部管道公司)攜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歷時5天,在705新能源試驗基地完成“起伏管段甲醇與汽油順序輸送環道試驗”,標志著我國甲醇新能源管道輸送技術在復雜地形應用上邁出重要一步。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3
-
除草劑打多了擔心稻米出現農藥殘留,不打又有拔不完的雜草……8月下旬正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的抽穗期,也是防治病蟲害和決定產量的最關鍵階段,往年稻農面臨的兩難境地,今后或將不復存在。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3
-
8月30日,第四屆冠心病中西醫結合學術會議、2025羊城心血管病學術會議暨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肌梗死防治專業委員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發布了《寬胸氣霧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啟動了“地奧心血康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研究”項目,并舉行“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聯盟”第三次授牌儀式。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月球上的水從哪里來?又是如何保存和變化的?這不僅是理解月球演化的關鍵,也對未來開發利用月球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通過分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的鈦鐵礦顆粒,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揭示鈦鐵礦在月表水分布與存儲中的“雙重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近日,在貴陽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上,眾多數字經濟相關產品及服務方案讓人目不暇接,人們在這里觸摸未來生活圖景。
來源:新華網2025-09-02
-
在4070米深的幽暗海山區,一條長約32厘米、翼展寬約18厘米、重量僅670克的“軟體魚”正在靈活巡弋。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8月24日,記者從黑龍江省鶴崗市召開的“加快推進中國優勢礦產建成戰略新興產業會議”上獲悉,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研究員王炯輝科研團隊連續攻克高端天然石墨材料規模化制備技術及裝備難題,成功實現核級石墨、超高純石墨、高性能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等高端石墨產品規模化生產。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9月1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獲悉,該中心骨科劉鵬團隊經過三年研究,首次對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進行臨床—分子分型,為該疾病實現個性化精準生物治療奠定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軍事醫學研究》上。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近日,由同濟大學牽頭的項目“皮米精確度的直接溯源型納米幾何量標準物質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24年度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記者9月1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大氣科學學院覃章才教授團隊聯合多國科學家首次量化了全球森林恢復過程中地下土壤的固碳能力,并開創性地整合生態、氣候和政策三個關鍵因素,重新定義了造林緩解氣候變化的潛力,為未來全球造林提供了“導航”。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上。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8月26日,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建造的,目前亞洲最大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輪和“浚廣”輪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
來源:科技日報2025-09-02
-
上一頁
-
1
- ...
-
3
-
4
-
5
-
6
-
7
- ...
-
1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