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離開作為載體的產業,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家高新區須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起來,更好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為國家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3-26
-
近年來,衡陽高新區積極響應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有關部署,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探索形成“企業+平臺+人才”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模式。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3-18
-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支撐。國家高新區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新質生產力的特性決定了國家高新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使命更為艱巨,決定了國家高新區要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國家高新區要進一步加大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改革力度,承擔更多的先行先試任務,以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內生活力和動力。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2-17
-
國家新區、國家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等重要平臺肩負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要從平臺建設、資源整合、要素支撐3方面著手,系統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深入推動科技產業互促雙強。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1-27
-
近年來,我國在公共數據開放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與我國龐大的公共數據體量相比,數據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依然不足。因此,在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授權運營與開放之間的協調發展至關重要,兩者協同發展不僅能提升公共數據資源利用效率,還能推動社會和經濟效益全面提升。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1-21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高新區須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踐行國家戰略、肩負國家使命。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5-01-13
-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戰略決策,是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作為中國最前沿的開放試驗區,海南自貿港承擔著國內外經濟循環樞紐的角色,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貿易和投資新秩序的關鍵節點,通過制度創新、政策突破,探索與全球高標準經貿規則接軌的新路徑,這不僅對海南省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全球貿易體系提供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2-24
-
近年來,“四鏈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舉措有效實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四鏈融合”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內外變革趨勢,需要立足我國產業實際,把握融合發展新機遇,強化關鍵要素供給,暢通前沿技術落地轉化渠道,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2-24
-
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有利于攻克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2-16
-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面對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需要持續深入開展集群發展工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集群創新載體支撐,提升集群創新、安全發展水平,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2-10
-
日前,“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4”之政產學研對話在武漢舉行,來自政、產、學、研等多領域代表相聚東湖之濱,圍繞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主題,共同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來源:科技日報2024-12-02
-
日前,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長風信息技術產業聯盟、朝陽區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承辦,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支持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北京市科協專業智庫‘論策論道’沙龍”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
來源:科技日報2024-12-02
-
11月14日,以“‘全球南方’:平等、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二屆“全球南方”智庫對話會在南京開幕。此次對話會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共江蘇省委和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聯合主辦,來自100多個國家的400余名中外代表參加。
來源:新華網2024-11-15
-
?日前,由甘肅省科協主辦,甘肅省科技智庫聯盟秘書處、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蘭州城市學院協辦的第二屆甘肅省科技智庫聯盟年會在蘭州舉行。會議總結了甘肅省科技智庫聯盟自成立以來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對今后的工作做出了部署。
來源:科技日報2024-11-12
-
戰略科學家和領軍科技人才培養,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不斷壓擔子、優環境,我國持續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國際視野、胸懷國家戰略、支撐國家科技快速發展的戰略科學家。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0-30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人才是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4-10-30
-
在指導思想上,相關部門應按照“體現國家意志、承擔國家使命、實現國家目標、增強國家實力”整體要求,堅持繼承鞏固、創新發展,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主線,培育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中國式現代化”國家高新區。
來源:2024-07-02
-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來源:2024-05-29
-
從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又一次聚焦,再到今年全國兩會共商國是時深入闡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形成高度共識。
來源:2024-05-29
-
高等院校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蘊和豐富的創新資源,成為孕育硬科技項目的重要土壤。如何更好地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投資領域的獨特優勢,實現更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業團隊持續成長,值得深入思考。
來源: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