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向軍 蔣麗麗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支撐。國家高新區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新質生產力的特性決定了國家高新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使命更為艱巨,決定了國家高新區要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國家高新區要進一步加大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改革力度,承擔更多的先行先試任務,以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內生活力和動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新的方向。2024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要勇當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鞏固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打造數字產業、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進一步優化管理體制,對國家高新區承擔好新的戰略使命至關重要。
一、新質生產力發展對高新區管理體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方向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的重點突破不斷推動而形成,它的發展需要生產關系的調整和社會制度的支撐。從長遠看,包括高新區在內的各類開發區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試驗產物,終究是要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穩定的管理形態。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最終重新回歸到政府行政系統中。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特性和高新區的戰略使命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高新區的制度安排仍然具有特殊性。
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戰略性。其承擔著提升國家競爭力、占領技術和產業制高點的使命,是當前及今后較長時期全球經濟產業競爭最激烈的戰略必爭之地。二是前沿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是以對現有成熟技術產生顛覆式影響的前沿技術作為底層支撐,不同的前沿性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會根據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要進行跨界融合。三是風險性。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在成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之前,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巨大的投入,還面臨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未來高新區管理體制的構建和創新,要圍繞著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來進行設計。從適應戰略性要求看,要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承擔起闖關開路的任務,制度安排上仍要有別于傳統的行政區域,管理體制既要從法理上符合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又要保持“野戰軍”的特點;從適應前沿性要求上看,要求管理體制中的決策環節更加迅速、高效,執行環節更加系統、迅速,支撐環節更加完善、有力,跟得上瞬息萬變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從適應風險性要求上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本身就充滿巨大的機會和挑戰,高新區管理體制要最大限度能夠支持和引導創新主體勇闖“無人區”,以先行先試的體制機制優勢迅速培育出新質生產力。
二、高新區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路和方向
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新型的生產關系,要求高新區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更大的創新和更大的作為,對現有管理體制、管理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的各種堵點、痛點和卡點。
1.以區域稟賦為依托優化頂層模式設置。實踐證明,盡管是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管委會的小政府運行體制仍是高效率的管理機制。目前,國內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基礎和水平差距很大,面臨的任務和重心各不相同,各地區應根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通過法定授權、協議授權等方式,對高新區管理體制在黨政、人大、政協機構設置,行政權力、行政執法實施,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特色化的頂層架構層面優化組合,設計出更有創造性的管理體制,以最適合本區域的發展模式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2.以資源整合為方向優化內部管理機制。近年來,各地高新區不斷探索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方式,組建與行政區截然不同的內部管理機制。作為承擔特定使命的功能區,高新區的行政管理要發揮改革創新優勢,積極引進企業化管理理念和競爭理念,淡化行政干部、行政級別的概念,在管理人員的選拔錄用、績效考核、薪酬激勵等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以內部競爭機制提高產業競爭力。
3.以產業發展為重心推動職能優化。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多數高新區都從單一的功能區走向了現代化的科技新城方向,城市功能、社會功能越來越完善,但復雜的管理給精干高效的管理隊伍和機制帶來巨大挑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任務,要求高新區的管理體制依然要堅持高和新,把主攻方向、主要任務放在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上。從全球看,創新活動越來越呈現創新集群的趨勢,發展新質生產力,依然只能在少數地區、少數產業領域集中突破。
4.以營商環境優化為抓手推動先行先試。無論資源稟賦如何,營商環境的優化都是今后一個時期高新區面臨的首要任務。隨著統一大市場的構建和法治政府的建設,對市場失靈領域,國家高新區需要轉變思路,通過高新區與生俱來的先行先試創新屬性,推出更具創新性的政策舉措、制度設計,調動服務機構的積極性,通過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各類創新服務資源的“強有力、高效率供給”,幫助更廣泛的創新主體以相對較低的成本開展創新。
三、對高新區創新管理體制的幾點建議
高新區體制脫胎于傳統行政體制,其對傳統體制具有天然的依賴性,國家高新區創新激勵的弱化會導致地方政府行為對傳統體制的回歸,進而影響高新區的發展活力。為保持國家高新區的競爭力,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強化行政立法研究,賦予國家高新區更加完整的經濟管轄權。建議參照深圳前海等地區的法定機構立法經驗,通過各層面的立法,依照法定程序將能夠下放的各級各類經濟管理權限一攬子下放高新區,界定好行政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力邊界,同時建立與高新區法律地位匹配的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實現管理的各司其職、集中高效。
2.加大改革試點支持,賦予高新區更加靈活的先行先試權。先行先試權是一個包括法律授權、政策支持等內容的綜合體系,其目的是為了創造鼓勵改革創新的氛圍和環境,用特定試驗區域最小的“試驗成本”換取最大的改革成果,變通規定和試錯免責是先行先試的核心,也是新質生產力前沿性和風險性所必須的。各地應給予高新區更大的改革和創新空間,賦予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權限,有利于破除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瓶頸,同時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3.創新干部人事管理,賦予高新區更加靈活的人事管理權。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靠優秀的管理團隊來推動和實現。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最需要的是創新精神和挑戰精神,建議在高新區建立不同層次的干部管理和人才管理創新實驗區,把近年來各地探索的高新區干部檔案和身份封存等各類過渡性和探索性的措施制度化、規范化、可持續化、可預期化,在此基礎上,大膽改革,與國際接軌,實施更加靈活自主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真正建立以全員聘任制、崗位管理制、績效考核制、薪酬激勵制為特征的人事與薪酬制度以及試錯容錯、能進能出、身份轉換機制,激發干部敢創敢闖敢試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