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合成生物學、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
來源:2022-06-30
-
《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國家高新區定位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時期“兩區”定位賦予國家高新區新的使命。
來源:2022-06-29
-
建立統分結合的“一園多區”管理體制與發展模式,將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可有效破解高新區發展的空間瓶頸,調動各城區的積極性,根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和要求,建設不同特色和優勢的園區,有利于高新區可持續發展。
來源:2022-05-09
-
創新創業型社會是各級政府奉創新創業服務與管理能力為核心能力,能夠持續激發各類組織與個人的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精神,基于創新創意創造創業資源充分共享而大量孕育創新創意創造創業活動,規模化孵化產生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群體,進而帶動形成創新創造事業蓬勃、勞動就業比較充分、經濟發展頗具張力與后勁的社會。
來源:2022-04-24
-
近年來,我國提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來源:2022-04-11
-
無錫國家高新區發展研究院積極承擔時代賦予國家高新區的戰略政策方案儲備重任,圍繞高新區的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發展熱點開展理論研究和決策咨詢,彰顯新型智庫的體制、機制和人才優勢,提高咨政建言的建設性和有效性,為高新區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來源:2022-03-29
-
2022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握“高”的要求,更高水平、更大力度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現“新”的作為,全面激發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奮力推進現代化新湖南建設,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來源:2022-03-23
-
實體經濟事關國家發展本源,是國際競爭合作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把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來源:2022-03-14
-
三十多年來,國家高新區始終牢記“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歷史使命,堅持發揮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不斷深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形成了良好的管理體制機制,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來源:長城戰略咨詢2022-03-05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前所未有的胸襟氣魄和遠見卓識,對創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戰略、新論斷、新要求,以前所未有的戰略定力和果敢決斷,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一系列創新的重大舉措,以前所未有的實施力度和緊密步驟,夯實發展新基礎,開辟發展新空間。
來源:2022-01-11
-
開發區是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發展的主引擎、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也是項目集中、要素集聚、資金密集、廉政風險較大的“風口浪尖”。
來源:2021-11-15
-
2021年金秋九月,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出席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看望慰問干部群眾,充分體現了對陜西發展的高度重視、對家鄉人民的深情厚愛。
來源:2021-11-02
-
“十三五”期間,湖南省新增郴州、常德和懷化3家國家高新區。截至“十三五”期末,湖南省共有8家國家高新區,數量位居全國第6位,中部6省第3位。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湖南省國家高新區經濟增長質量不高。
來源:2021-09-14
-
自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雙創”政策早已傳遍大街小巷。各類“經濟主體”競相變身“創新主體”,企業開始更積極地尋找市場和產品創新的新途徑,擴大著對創業領域的資源投入。“草根創業”、“人人創新”也成為了社會新發展態勢。
來源:中國高新網2021-08-26
-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力量,國家高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來源:2021-08-23
-
產業孵化不僅是創業孵化行業的發展方向,還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布局未來產業的重要途徑,或將撼動整個創業孵化行業,使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孵化強國。
來源:2021-08-16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事業是一代代青年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成果。
來源:中國高新網2021-08-05
-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和桂林期間,對桂林做出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
來源:桂林高新區2021-08-03
-
來源:2021-04-12
-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平穩恢復態勢,經濟社會發展與疫情防控統籌推進。安全生產是構建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隨著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來源: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