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國物理學會2025年秋季學術會議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幕。來自中國科學院、德國科學院等20余位院士,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5700余位物理學者,以及線上逾20000名物理學者及學生參加大會。
本次會議為期3天,設立21個專題分會場,覆蓋粒子物理、場論與宇宙學、核物理與加速器物理、量子信息、材料科學、等離子體物理、物理教育等多個前沿領域。
“2025年是‘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一個世紀前,海森堡的矩陣力學、薛定諤的波動力學、狄拉克的變換理論……一系列石破天驚的洞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宇宙的‘量子之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杰表示,如今,受控核聚變、先進能源材料的探索,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的突破,可能帶來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
大會頒發中國物理學會2024—2025年度物理獎,為在物理各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頒發獎項,山西師范大學許小紅、北京大學徐莉梅等8人獲獎。
國際合作是本屆會議的一大亮點。會議設立了兩個由中外學會聯合組織的分會場:磁學分會場由中國物理學會與美國物理學會共同主辦;量子信息分會場則由中國物理學會與英國物理學會聯合主辦。這一舉措彰顯了中國物理學界積極推進國際對話、構建全球學術共同體的開放姿態。
同時,會議致力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邀請多家科技企業展示最新技術和產品,為學術界與產業界搭建對接橋梁,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會議還特別關注青年學者的成長,通過墻報展示、口頭報告、志愿者與頂尖學者互動等多種方式,為年輕科研人員提供展示與交流的機會,助力物理學后備人才的培養。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起翔指出,本次會議落地哈爾濱,既是對龍江科技實力的認可,更為省內物理學科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會議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承辦。該校校長宋迎東表示,哈工程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源自哈軍工1953年成立的物理教授會,近年來在光纖傳感、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學校物理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王鑫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