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面向東盟的標準化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辦。本次論壇以“人工智能標準化創新合作賦能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題,由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交流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聚焦人工智能、汽車、計量技術、合格評定四大領域設置主論壇與分論壇矩陣。其中,計量技術分論壇以“精準計量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議題,吸引東盟十國及中國計量主管部門代表、國際組織專家、科研機構學者等百余名專業人士參與,成為論壇中聚焦技術底層能力的重要板塊。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愛文發表主旨演講《中國計量體系建設》,系統闡釋中國計量體系從傳統到現代的演進邏輯與核心能力,深度解析了計量技術對人工智能標準底座的支撐作用。
馬愛文從計量歷史觀切入,從“近取諸身”(傳統經驗計量)到“遠取諸物”(實物標準計量),再到“量子計量”(前沿科技計量)的等歷史發展維度,系統梳理了中國計量體系從“計量1.0”(基礎量值傳遞)到“計量4.0”(量子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跨越式發展,詳細介紹了中國在計量法律法規、行政管理、技術保障、量傳溯源等各方面的體系建設進展。
“計量不僅是測量工具,更是人工智能標準化發展的基礎能力支撐。”他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向產業縱深滲透,其對數據準確性、模型可靠性、系統穩定性以及數值的統一性的要求,本質上更加依賴于底層計量技術的精準賦能。例如,在智能傳感器校準、算法訓練數據溯源性驗證、自動駕駛環境感知精度控制等關鍵環節,計量技術正通過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的優化,為人工智能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不可替代的底層邏輯”。
針對中國-東盟區域一體化需求,馬愛文強調:“計量合作是區域標準互認與產業協同的關鍵紐帶。”他呼吁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計量基準與社會公用標準比對互認、聯合攻關新興產業計量技術、推動計量人才聯合培養、探索跨境計量數據互信機制,共同構建開放協同的區域計量體系。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計量體系建設的系統性經驗與數字化轉型實踐,為東盟國家提供了可行參照,特別是在新興領域的技術攻堅與規則共建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價值。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