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獲悉,該院高月研究員科研團隊聯合國內其他科研團隊首次揭示了高原性心臟病特異性腸菌-宿主共代謝模式,并首次發現中藥活性成分丹參酮Ⅱa可靶向高原性心臟病發生的關鍵調控分子,防治高原性心臟病發生。系列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探索》和《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生物信息學》上。
據了解,高原性心臟病是高原低氧低壓環境下,心血管系統習服不良時出現的一種高原疾病,嚴重威脅移居高原、支援地區經濟和國防建設群體的生命安全。但目前關于高原性心臟病發生發展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尚不完全清晰,且臨床有效防治藥物仍然缺乏。
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對移居高原人群多組學整合分析和實驗確證,發現移居高原可顯著改變機體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以及宿主與腸道菌群的代謝特征。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羅戈沙氏韋榮氏菌和魯布納氏鏈球菌豐度及其相關血清代謝物降低,可改變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微環境,增加高原心肌低氧損傷及高原性心臟病發生風險,首次揭示了高原性心臟病特異性腸菌-宿主共代謝模式。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利用血漿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高原心肌損傷群體血液中整合素ITGA2B表達增加,并首次證實整合素ITGA2B作為高原性心臟病發生關鍵調控分子,可加劇高原心肌低氧損傷。團隊基于高原病中醫藥防治經驗,進一步發現了中藥丹參中的活性成分丹參酮Ⅱa能靶向結合ITGA2B,有效緩解動物模型心肌低氧損傷和心臟肥大發生。
相關專家表示,該研究從心肌物質代謝及低氧應答調控視角,創新闡釋并補充了高原性心臟病發生的分子機制,不僅推動了基礎理論突破,也為實現高原性心臟病發生風險的早期篩查和加速防治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