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海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首都醫科大學、華大集團等單位共同承辦的“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發展戰略對策研討會”在華大北京創新中心舉行。
25年前的6月26日,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宣布繪制完成。圍繞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與會專家們探討了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推動中國從生物經濟大國向生物經濟強國邁進等議題。
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在視頻致辭中強調,生物經濟兼有基礎性、顛覆性及可持續性,需統籌規劃、合作協同,構建起完整高效的創新生態,下好生物經濟“一盤棋”。華大北京創新中心的啟用,將有助于北京在生命科學技術和生物經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在科研人才、創新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也將助力華大更好發展。
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指出,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時空組等多組學數據,為生命健康的實現提供支撐。華大致力于為個人建立生命指數,以大數據為驅動力,在算力算法和存儲上進一步發力,為國民健康、國家發展注入新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長張曉強,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吉訓明院士,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分別以“大國經濟科技競爭態勢及對策”“患者驅動的醫學創新”“公共衛生領域前沿與挑戰”為主題作報告。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嚴衛群,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龔維冪,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魏旭斌等出席會議。
會議還發布了《全球生命科學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報告對全球生物經濟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變革,以及全球不同地區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從技術創新突破路徑、產業發展路徑優化、政策保障體系建設、風險防范與安全保障、國際合作與開放發展等多個維度,為中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發展提出具體建議。
當前,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定義著人類對生命認知的邊界。會議形成了《東升倡議》,號召業界把握生命科學前沿科技革命機遇,構建生命科學創新共同體,聚焦重大原創突破,推動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加快青年領軍人才培養,擴大全球產學研合作,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為全人類共同的健康事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同日,華大北京創新中心在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東畔科創中心正式啟用。華大集團首席執行官尹燁表示,華大北京創新中心的建設,響應了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需要,未來將成為科學界、產業界、教育界協同創新的策源地。
據介紹,華大北京創新中心配備了基因組學、細胞組學、時空組學等領域具有全球領先性的工具設備,可在基因、細胞、組織等層面開展生命信息解析,支持發育、疾病、衰老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中心還建設了高通量多組學解析平臺、高性能計算與存儲平臺和DNA編輯與合成平臺等共性技術平臺,為生物大數據的讀取、存儲、計算、轉化提供開放共享的支持系統。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