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非綠色礦產合作交流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會上,中國可持續礦產供應鏈技術合作、贊比亞喬馬50MW光伏項目、10MW納馬倫杜太陽能公園光伏項目、非洲礦山配套電站項目等一批中非重要合作項目簽約。
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科特迪瓦、馬拉維、南非、坦桑尼亞等18個非洲國家的代表100余人,帶來了來自非洲的期望。贊比亞工商貿投部部長奇波卡·穆倫加表示,該國是非洲第二大銅生產國,希望能依托資源,加大在電線、電纜等產品的生產,助力該國成為南部非洲最大電纜生產國。同時,他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參與所在國礦產加工和清潔能源合作,助力全球礦業轉型,實現資源增值、帶動就業、改善民生。
烏干達礦業部長露絲·南卡比魯瓦表示,烏干達正積極推進稅費減免、完善法規、優化收益分配等改革舉措,著力加強鋰、稀土等關鍵礦產的管理。
津巴布韋采礦與礦業發展部常秘彭瓦·庫納卡表示,該國制定了礦業附加值提升路線圖,希望在礦產開發、技術引進、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方面深化與中國企業合作,加速從原材料出口向制成品供應轉變。
剛果(金)礦業開發董事卡邦加介紹,剛果(金)是能源轉型關鍵國家,擁有鋰、鈷等戰略資源,他呼吁加強中非產業鏈合作提升附加值,以及提議建立中非礦業聯盟,共享技術、培養人才。
納米比亞投促局CEO南古拉介紹了納米比亞法治環境及鈾、鋰、稀土資源潛力,希望吸引中國企業參與附加值生產,助力非洲工業化。
大會對話環節深入探討了礦業開發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協同路徑。各方一致認為,綠色礦業不僅意味著環境友好型開采,更需要構建包容性增長模式,實現企業、社區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來自資源國的專家指出,有效的監管機制和社區參與至關重要,建議通過“污染者付費”等原則保障環境修復,推動礦業收益切實惠及當地居民。
另悉,近年來,中國企業正以技術創新推動非洲礦業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發展。5G智慧礦山、無人開采、數字化管控等應用日益廣泛,資源開發與清潔能源及產業鏈的融合不斷深化,有效提升了礦產品附加值,延長了本土產業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比如,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在剛果(金)投資運營的華剛礦業是中非合作典范,項目應用多項專利與綠色施工技術,實現資源高效開發,其配套的布桑加水電站保障礦山100%使用清潔水電,致力于生產“全球最低碳銅”,顯著緩解當地用電緊張,構建了“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社會責任”的成功模式。
活動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在非企業社會責任聯盟和郴州市人民政府舉辦。會上,“中國有色金屬之鄉”郴州分享了綠色礦業實踐。郴州擁有世界級鎢、鉍等礦產和1300億元產值產業鏈,成功探索了如全生命周期生態管控、“礦山治理+文旅融合”等模式。該市已與53個非洲國家開展了經貿往來及技術輸出,未來還將著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等,推動在非企業礦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惠及非洲人民。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