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益陽,驕陽似火,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在益陽高新區,實驗室內的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專注攻關,車間里的智能機械臂高速運轉,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從技術攻關到產業落地,從項目建設到集群崛起,創新動能與發展熱潮在這里相互交織,一幅高質量發展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近日,記者踏訪這片熱土,循著創新與改革的脈絡,探尋高質量發展的“高新密碼”——益陽高新區如何在時代考卷上,寫下屬于自己的精彩答案?
“近年來,益陽高新區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科學謀劃抓發展,凝心聚力搞改革,千方百計解難題,扛牢責任保安穩,全面推進‘二次創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兩主一特’產業集群,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益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左志鋒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益陽高新區將持續鞏固改革成果,更加聚焦主責主業,緊盯挺進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目標,以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力以赴做好“高”“新”兩篇文章,完善“兩主一特”產業體系,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科技創新,刻在基因里的品格
創新,是益陽高新區與生俱來的時代品格。
“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左志鋒表示,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新區的重要論述,近年來,益陽高新區堅持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創新平臺矩陣。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高能級創新平臺的培育是關鍵。近年來,益陽高新區精心建設中南科創園、清華大學科創園,搭建數字經濟產業園、院士專家產業園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引進58眾創、中國科技開發院等專業孵化運營機構,打造湖南首個“中國青年創新創業社區”。目前,益陽高新區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湖南省級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湖南省級眾創空間2個,近期又與湖南光電集成創新研究院、湖南師范大學合作共建了省級新型研究機構——湖南未來光電技術研究院,孵化載體總面積超20萬平方米,在孵和畢業企業超200家。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為加快企業創新發展,近年來,益陽高新區積極發揮骨干企業支撐引領作用,與高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同時深化與湖南省四大實驗室和全國重點科研院所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益陽高新區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湖南省級研發創新平臺12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
左志鋒說,湖南未來光電技術研究院將依托益陽高新區“兩主一特”產業優勢和湖南師范大學學科科研基礎,打造集“技術研發、孵化、中試、產業化”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聚集新一代光電技術,Micro-LED(微顯)、人機交互、腦機接口等,著力培育和聚集更多光電領域新興企業,搭建“長益常”工業走廊科創服務平臺,共同建設“湖南光電谷”。
創新平臺星羅棋布,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益陽橡機國內首臺、全球最大規格剪切型GN700密煉機成功下線;金博股份國內首創使用碳熱場的鋰電負極一體化示范線項目成功送電;湘投金天的“中高強鈦合金焊管開發”技術全球領先;信維電科高端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成功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益陽高新區以創新平臺建設為核心驅動力,構建‘孵化—轉化—產業化’全鏈條生態,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策源地。”左志鋒表示,2024年,益陽高新區新增專利授權2228件,其中發明專利587件;擁有有效專利8949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密度達到110件,遠超益陽市平均水平,走在湖南省園區前列。
“兩主一特”,撐起產業筋骨
“益陽高新區是益陽市產業發展的主陣地。”談及產業發展,左志鋒向記者娓娓道來,語氣里滿是自豪:益陽高新區先后摘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低碳示范園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益陽信息產業園、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國家級綠色園區等金字招牌,更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專精特新百強高新區行列。
這些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益陽高新區在產業賽道上精耕細作的生動見證,也勾勒出一幅以“兩主一特”為骨架、以創新為筆鋒、以集群化發展為底色的產業升級藍圖。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區域強。近年來,益陽高新區堅持把產業作為立園之本、強區之基,堅持產業的“鏈、群”培育,堅持“項目為王”、精準招商引資,著力補鏈延鏈強鏈、聚鏈成群,不斷完善以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為主導的“兩主一特”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擦亮世界電容器之都、中國碳谷、中國最大路機智造基地“三張名片”,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邁進。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左志鋒告訴記者,2024年,益陽高新區圍繞“兩主一特”產業定位,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先后舉辦4場“雙招雙引”活動和2場專場招商活動,創新構建“駐點招商專班+合作成立產業投資基金+異地孵化”的市場化招商新模式,取得豐碩成果:新簽約項目48個,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個、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12家,內聯引資165億元。
左志鋒說,益陽高新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精心打造特色園區,東部產業園建成高標準工業廠房200余萬平方米,為項目落地、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招商引資結碩果,產業集群再升級。如今,益陽高新區“兩主一特”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規上企業達487家,其中:以三一重工、益陽橡機、偉源科技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規上企業達86家;以艾迪奧、光智通信、維仕科技、信維電科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規上企業達30多家;以金博碳素、惠同新材等為代表的碳基復合新材料產業集群,規上企業達20多家;以科力遠、長天新能源、桑瑞新材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群,規上企業達10多家。
產業格局“勢能”加速轉換為經濟發展“新動能”。2024年,益陽高新區完成財政總收入62.08億元,增長6.33%;一般預算收入60.67億元,增長6.6%;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2.9%,1-6月,全區累計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01.69億元,同比增長8.2%;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47.83億元,同比增長9.2%。
改革破局,釋放創新活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益陽高新區發展動能的澎湃,與改革的深度同頻共振:從機構職能“瘦身健體”到服務效能“提質升級”,從資源配置“精準聚焦”到發展路徑“破局突圍”……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舉措,正讓益陽高新區不斷破解發展桎梏、釋放創新活力。
“改革前的國家級益陽高新區托管‘一鎮兩街道’,承擔著大量社會事務,機構臃腫、人員龐雜,難以將精力聚焦到主責主業上。”左志鋒表示,根據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24年,益陽高新區按照益陽市委“瘦身、強能、提質、增效”的總方針,扎實開展規范人員試點改革,承擔社會事務職能的部門(機構)和托管的鄉鎮(街道)全部移交屬地政府管理,剝離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171項。益陽高新區領導班子、內設機構、所屬事業單位及人員編制均按要求精減到位,在職人員(含國企)精減率71.1%,每年減少人力資源成本1.3億元以上。將3家區屬國有企業組建益陽投控集團,獲AA+主體信用評級,2024年降低人資成本3.3億元。此外,出臺完善編外聘用人員、駐外招商人員、容錯糾錯、績效薪酬等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方案。
“通過改革,益陽高新區更加聚焦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主責主業,激勵干事創業的主基調進一步提升。”左志鋒表示。
一方面矢志不移抓改革,另一方面持之以恒創優營商環境。近年來,益陽高新區以營商環境優化為核心競爭力,聚力提升“四個環境”(政策、市場、社會、法治)、降低“四個成本”(制度、創新、要素、物流),建設“四個超市”(政策、金融、人才、土地)等精準服務平臺。推行容缺審批、分階段核發施工許可證、告知承諾制等,基本實現工程報建領域“園區事園區辦”,新建項目水、氣接入工程實現“零付費”;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24小時服務不打烊”工作模式。2024年,益陽高新區在湖南省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15位,躋身湖南省先進。
“營商環境是金飯碗、生命線和核心競爭力。”左志鋒說,益陽高新區企業服務精準高效,營造“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資水之畔,風起潮涌,益陽高新區正踏著改革的鼓點、循著創新的路標,在產業轉型升級賽道上加速奔跑。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