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六個行動”部署,今年以來,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助企行動”為核心抓手,通過創新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效能,全方位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擦亮“高新 e+”營商環境品牌。
在政企溝通與訴求響應方面,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不斷拓展互動渠道,定期組織“政企下午茶”活動,聚焦企業發展難點堵點,截至目前已圍繞金融、就業、信用等領域舉辦8期,閉環解決企業問題31項。借助政務直播開展政策宣講與線上答疑,累計開展8期專題直播,吸引1.8萬人次觀看、收獲超25萬次點贊,實時回應企業咨詢3500余條。同時依托12345熱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構建全方位訴求響應機制,切實做到“企業有呼、我必有應”,增強企業信任感與滿意度。
審批服務領域,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聚焦重大項目創新服務模式,推行“容缺預審+并聯審批+分階段施工許可”,將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工程規劃、施工許可證辦理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實現工程建設項目40天內辦結,審批效率居阿拉善盟前列。打破傳統驗收模式,推行“單體竣工驗收”,已完成9個單體項目驗收,同步實行“驗收即備案”機制,為25個項目高效辦結。社會事務審批再升級,智能機器人“高新曉易”實現無人工干預智能審批,“云勘驗”功能已為25家食品經營主體解決現場踏勘痛點。此外,結合地域特色新增3個“一件事”主題場景,累計推出25個“一件事”應用場景,辦理“一次辦”事項1293件。
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方面,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升級“易曉政”綜窗服務,構建“視頻辦+智能辦”體系,在重點企業布設“云大廳”綜窗系統,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實現政務服務向園區延伸全覆蓋。設立“惠企政策庫”并部署AI政務專員“高小新”,精準匹配12類惠企場景,降低企業75%政策檢索成本。要素保障數字化同步推進,全面使用內蒙古自治區統一工程交易電子招標投標平臺,升級建設工程評標室,打造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阿拉善盟服務基地,助力企業發掘數據價值、培育數字化競爭力。阿拉善高新區政數局也憑借突出成效,榮獲2025年中國城鄉發展協會“政務服務增值改革典范案例單位”。
金融服務升級上,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推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截至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06.9億元,同比增長51.88%,其中實體企業貸款89.16億元,增長63.96%。組織政金企對接會、融資項目推介會等活動6場,梳理融資需求61.52億元,引導阿拉善盟內外金融機構為79家企業投放新增貸款30.03億元,截至8月末通過“供應鏈金融”“助保貸”等業務提供資金支持2.1億元。同時加大上市培育力度,建立后備資源庫,三友化學、星漢新材料進入2025年度內蒙古自治區上市后備企業初選名單。排查105家含金融字樣企業,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科技與知識產權領域,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積極推動創新發展,推薦15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并開展“一對一”指導;泰興泰豐新材料科創飛地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科創飛地”備案名單;國家高新區創建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申報材料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列入擬推薦至國務院的園區名單;培育申報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與技術創新中心。知識產權工作同步發力,指導重點企業申報國家和自治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中鹽、瑞達、瑞信3家企業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協助內蒙古星漢新材料申報的“內蒙古自治區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落戶阿拉善高新區;組織企業申報內蒙古自治區專利轉化優秀案例,內蒙古圣氏化學成功入選,區域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法治與信用監管方面,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制定涉企執法方案,編制4000余項執法清單,自查整改74個問題,開展“法律明白人”培養。拓展信用評價應用場景,歸集勞動保障誠信“紅名單”企業53家,為70戶信用良好企業提供退稅便利,依法公示嚴重失信主體1家,發出建筑市場預警6次,在42個領域推行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幫助128戶經營主體完成信用修復。深化“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機制,全區11家單位制定跨部門聯合抽查檢查計劃7項,參與抽查檢查任務19項,檢查經營主體18戶,檢查結果均依法公示。
下一步,阿拉善高新區、示范區將緊扣企業發展新需求與營商環境建設新要求,持續深化“助企行動”內涵,以全方位、多層次的務實舉措,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讓“高新 e+”品牌更加閃亮。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