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浪潮中,中山火炬高新區綜合治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綜治辦”)黨總支牢記“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以黨建為針、民需為線,在網格治理的“微單元”中精耕細作。通過構建“紅網格”模式,他們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服務效能,探索出“黨建領方向、網格聚合力、服務暖民心”的善治新路徑,為“百千萬工程”在基層落地提供了生動范本。
黨建引領:
鍛造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以“繡花功夫”織密組織網絡。黨總支牽頭組建由社區黨員干部、黨員志愿者、熱心居民構成的“紅網格”隊伍,創新實施“排查+巡查+值守”三維聯動機制。黨員主動亮身份、擔責任,確保服務觸角直達社區末梢。
機制創新顯實效:通過每日巡查機制,黨員網格員化身“移動哨兵”。例如,網格黨員臧新法在例行巡查中發現垂落的通信線,立即啟動“10分鐘響應”流程,協調運營商現場整改,消除了安全隱患。這種高效響應源于黨總支制定的“隱患即時清零”制度,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數據支撐強根基:今年以來,“紅網格”隊伍累計巡查出租屋9600余戶(間)次、商鋪1300余間次,整改各類隱患482處。在暴雨前夕,黨員先鋒隊主動出擊,逐棟逐戶幫助居民關窗上鎖,累計服務200余戶,切實將黨組織的關懷送到家門口。
組織保障固根本:“跟著黨組織干,心里有方向,為群眾辦事有用不完的干勁、沖勁。”網格黨員臧新法的肺腑之言道出了隊伍心聲。黨總支通過定期培訓與考核,提升黨員服務能力,確保“群眾事無小事”的承諾落地生根。
“鑰匙管家”:
小鑰匙解鎖大民生
織密黨群“同心圓”
針對轄區“空巢老人、空置房屋、空守寵物”的“三空”治理難題,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創新推出“紅鑰匙”管家服務,120余名網格員化身“鑰匙管家”,用一串串鑰匙串起千家萬戶的信任與溫情。
信任之鑰暖民心:網格員梁金倫被居民親切稱為“鑰匙管家”,他常年攜帶120余把出租屋鑰匙,每把鑰匙都貼有標簽,方便快速入戶。一次,獨居老人家中管道突發漏水,梁金倫接到電話后10分鐘內趕到,擼起袖子就疏通管道,解了燃眉之急。類似“緊急呼叫”他每周處理多次,從關窗修鎖到消防檢查,服務覆蓋200余棟出租屋。“居民信任我,我要盡心盡力把工作干好!”梁金倫摸著鑰匙串感慨道,這些鑰匙不僅是房門的開關,更是基層黨組織與群眾信任的“密碼”。
服務升級轉模式:黨總支精心組織“鑰匙暖心會”,每逢節日邀請房東、租客和獨居老人共聚一堂,共話家常、共商共議。一次會議上,租戶反映鄰里噪音問題,網格員現場協調,當場化解矛盾。這種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治理”的轉變,推動了服務精細化。例如,針對空置房屋的消防隱患,“鑰匙管家”定期入戶檢查,累計排除風險隱患120余起,確保社區安全無死角。
溫暖故事廣流傳:梁金倫的“鑰匙管家”故事并非個例。網格員們化身“維修工”“守護者”,為行動不便老人上門慰問送餐,累計服務孤寡老人300余人次。這種“小事不出網格”的實踐,讓黨群關系從“陌生”到“親密”,居民點贊率超95%。
科技賦能:
智慧治理激活“新動能”
提升服務效能
當傳統“鐵腳板”融入現代“數智腦”,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以科技手段進一步延伸服務半徑,實現治理效能倍增。
AI智能提效率:在網格和大數據中心指揮大廳,AI系統實時識別社區違停、占道經營等事件。例如,系統自動捕捉到5起違停事件后,工單秒級派發至網格員手機,處置時間從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網格黨員陳孝云介紹:“以前靠腿跑一天查20棟樓,現在科技手段能覆蓋200棟,效率提升10倍。”
云端協同強聯動:通過“粵平安”平臺,執法記錄儀實時回傳畫面,實現職能部門遠程高效協同。暴雨期間,指揮大廳通過數據屏監控重點區域,及時調度資源,避免了次生災害。這種“從鑰匙串到數據屏,從敲門入戶到云端響應”的雙軌模式,織就了全天候服務網絡。
智慧治理見真章:科技賦能不僅提升了響應速度,更降低了治理成本。今年以來,智能系統累計處理事件1500余起,群眾滿意度達98%。黨總支將黨的組織力與技術創新融合,推動治理從“人海戰術”向“精準智治”升級。
群眾反響:
民心所向映照“網格紅”
奏響和諧樂章
“紅網格”模式的實踐,贏得了群眾廣泛贊譽。居民李阿姨表示:“網格員隨叫隨到,就像自家親人!”房東王先生感慨:“鑰匙管家解決了我們長期不在家的困擾。”這些感言背后,是黨組織與群眾的魚水情深。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通過問卷調查顯示,群眾安全感指數提升至98.5%,矛盾糾紛化解率超95%。百余名網格員的匆忙腳步,丈量出黨群“零距離”;百余把鑰匙的叮當聲,奏響了基層治理的和諧樂章。
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以“繡花功夫”踐行初心使命,這一抹抹鮮亮的“網格紅”,不僅溫暖了群眾心窩,更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可感可及的民生溫度。未來,中山火炬高新區綜治辦黨總支將繼續深化“黨建+網格”模式,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持久動能。
(圖片來源:中山火炬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