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是威海火炬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為加快推動產業向協同創新生態升級,日前,山東珍一中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宏斌及團隊被威海火炬高新區引進,在威海火炬高新區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注冊成立山東珍一中藥材有限公司,人工培育冬蟲夏草這一高原“稀罕物”。
談起創業初衷,張宏斌直言,作為一種名貴中藥材,全國野生冬蟲夏草年產約100-150噸,產值近200億元,市場規模巨大。主要靠青藏高原人民野生采挖,給脆弱的生態帶來挑戰,而且產量在逐年減少,市場一直供不應求。多年來,國內有不少企業嘗試人工培育冬蟲夏草,但目前只有一家企業在技術和商業化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團隊敏銳地察覺到蘊藏的機會,經過兩年時間,目前已進入中試階段。”張宏斌介紹說。珍一中藥材整個研發團隊成員多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是著名真菌學家王賀祥教授的學生。基于王賀祥教授多年的研究基礎,在珍一中藥材成功產業化推廣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成果,技術對標行業內頂尖企業水平。
珍一中藥材800多平方米的十萬級潔凈車間是冬蟲夏草的“家”,由于冬蟲夏草對生存條件極為苛刻,廠房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精準控制環境條件,高度模擬高原生態環境,里面成千上萬的蟲草正在經歷著蛹變蟲、蟲變草的神奇過程。
據張宏斌介紹,冬蟲夏草是真菌與蝙蝠蛾昆蟲幼蟲的復合體,為我國特有的中藥材,多生于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在野外,只有少于0.1%的昆蟲感染真菌后長成冬蟲夏草,但在珍一中藥材實驗室,90%以上的昆蟲會成功感染并轉化為冬蟲夏草。“我們將野生冬蟲夏草的成品率從0.1%大幅提升數百倍,人工繁育出的冬蟲夏草在菌種、蟲種、外觀形狀、化學成分、滋補作用等方面與野生冬蟲夏草高度吻合。”張宏斌說,人工培育的冬蟲夏草不僅可以降低對高原地區的生態影響,也會大幅降低高原土壤中富集的重金屬含量。
市場的競爭就是品牌和研發實力的競爭,珍一中藥材創立兩年來,已投入800多萬元研發費用。日前,珍一中藥材與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牽手”,后者打造的“齊魯本草藥谷”中有冬蟲夏草在幼蟲階段的主要飼料,為冬蟲夏草產業化項目提供了優質供應鏈基礎。
作為初創公司,珍一中藥材目前處于研發到生產的銜接環節。“我們現在的核心工作是實現技術從實驗室到中試、量產,再逐步提升產能。今年預計能產出近百公斤冬蟲夏草,市場供不應求。”張宏斌說。產品現在主要售給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的合作伙伴,也在探討網上直播帶貨、私域直銷等多種商業模式。
“公司計劃未來3年將產能擴至3噸,屆時將實現3億元以上銷售額。”在張宏斌看來,目前珍一中藥材還處于前期技術積累階段,將持續加強技術儲備,深化產業鏈延伸與品牌建設,蹄疾步穩拓展創業版圖。
(圖片來源:威海火炬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