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文明家庭進行表彰。昆山高新區再添璀璨名片——涇河村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不僅是對涇河村“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國家級認證,更標志著昆山高新區鄉村振興工作邁上全新高度。
近年來,涇河村敢闖敢試、唯實唯干,走出一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特色之路。先后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村莊2020特色村”等多項榮譽。這個坐落于昆山高新區的美麗鄉村,正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書寫著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同頻共振的現代傳奇。從“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到“中國特色村”,再到今日的“全國文明村”,涇河村用一串串閃光的足跡,鋪就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明發展之路。
“三資”體系鋪就文明通途。涇河村開拓資源、資產、資本涇河“三資”體系,厚植文明底氣。通過土地指標置換異地建設5.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打造丁涇路、東和路兩大工業園區。聯合鄰近9個村抱團發展,合資共建4.25萬平方米人才公寓、7000平方米沿街商業用房,并創建文明誠信示范街區;成立涇河物業帶動百余名村民就業,成立玉農投資發展公司投資參股多個基金,探索資本化運作路徑。2024年,村集體經濟實現到賬可支配收入4442萬元,村民股份分紅1800元/股,2項指標均位列昆山第一,村民人均收入達6.8萬元。
“三民”行動繪就文明風景。涇河村深入實施惠民、為民、育民涇河“三民”行動,高標準制定醫療普惠救助、尊老金、獎學金、補貼午晚餐等“八大福利”。2024年全年惠民支出近700萬元,讓村民安心上學、舒心養老、放心就醫;不斷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基礎設施和服務供給能力,打造健身房、門球場、日間照料中心等為民服務陣地,構筑起“5分鐘公共服務圈”。成立2支志愿隊伍,注冊志愿人數超300人,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文化體育等文明實踐活動;高質量打造道德講堂、涇河學堂、農家書屋等育人陣地,成立顧炎武研究會涇河村分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建中華傳統經典誦讀驛站,成立“涇河學堂”課程,多位村民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國學等級認證。
“三治融合”引領文明風尚。涇河村堅持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涇河“三治融合”模式,把“要我文明”變成“我要文明”。建立健全“一廳三會”自治機制,激發自治活力,制定“積分制”管理清單等“村規民約”規范引導基層群眾,“規”出文明新鄉風,“約”出農村新面貌,村級事務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作出重大決策;建設民法典長廊,廣泛宣傳法律知識,開設“法治微課堂”,邀請駐村律師帶領村民“跟著節氣學法律”,培育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高偉和“法律明白人”馬明根,帶動農村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大力評選道德模范,建設“文明公益坊”,發揮“江蘇好人”浦建峰模范帶頭作用,村內涌現出蘇州市道德模范文玉榮、“昆山好人”姚青芳等杰出村民。
(圖片來源:昆山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