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和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意見,推動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阿拉善高新區于2025年春季學期起,創新優化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確保學生每日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兩小時,努力構建覆蓋全系統、全學段的中小學校體育工作新格局。
課程內容多元化。著力優化課程設置,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且將大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1小時,上下午各半小時,使碎片化時間轉化為結構化運動時段。優化課時安排和課時資源,將體育課設置了走班選課和分班教學的課程編排,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以年級為單位的集體課程。組建形式多樣的校園體育社團10余個,社團活動開展頻次每周平均不少于5次,同時在傳統的田徑、球類項目的基礎上,引入了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和新興體育項目,如八段錦、花樣跳繩、射箭、投壺、擲飛盤、輪滑等項目,確保每個學生至少具備1—2個特長愛好,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發展需求。
教學模式多樣化。積極探索“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有合理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實現“出汗”的體育課目標。利用大課間活動采取“以操帶練”的形式,在組織學生進行傳統的廣播體操和跑操活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繩操、踢毽子、“三大球”和“三小球”等特色體育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鍛煉需求。各學校通過開展體育社團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提升運動技能,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每年定期舉辦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并組織開展遠足、定向越野等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增強體質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開放學校體育場地,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體育鍛煉,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課程體系科學化。建立集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于一體的學生體育評價標準,涵蓋體育基本知識、體育基本技能、體質健康狀況、體質健康監測與評價、競賽、群體活動等6個維度,客觀反映學生體育課和在校期間參與體育鍛煉情況。推行校園足球聯賽,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通過以賽促練的方式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構建起班班有對抗、天天有比賽、隊隊要見面的校園體育新生態。設置“胖墩班”,在培尖、培優的同時將體質較弱的學生進行整合鍛煉,形成了齊頭并進兩手抓的局面。在校園小廣場、連廊、走道等區域,通過噴涂游戲框架,增置學生隨處可鍛煉的地面小游戲,引導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微運動”。
(圖片來源:阿拉善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