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杭州高新區(濱江)公布2025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包含7個重點領域政策包,政策條款共46條,區級財政資金超110億元。
2024年,杭州高新區(濱江)勇立潮頭、走在前列,經濟總量突破2800億元,以杭州市0.5%的面積,創造了全市13.2%的經濟體量,充分展示了“經濟強區勇挑重擔”的責任擔當。
此次發布的7個政策包分別聚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
一、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政策包
大力推進建設“創新濱江”,圍繞科創平臺推動教科人一體貫通、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完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主要體現“四個亮點”:
強化創新主體。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雛鷹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實施新一輪孵化載體五年行動計劃,打造聚焦前沿領域、資源整合能力強、自主核心創新水平高的高質量創新孵化載體。
做優創新平臺。提升科創平臺整體創新能力及產業賦能效能。推進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建設,加快極弱磁大科學裝置本體開工,有序推進交叉研究平臺建設,前瞻布局量子精密測量等未來產業。
聚集創新人才。推動教科人一體化融合發展,培育產業急需人才。推進產學研合作,支持校企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對新入選的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提升產業能級。建立創新聯合體與重大專項聯動機制。加快“中國數谷”建設,支持人工智能行業應用,鼓勵應用場景單位在金融、醫療、電商、消費等領域開放場景,聯合大模型企業開發垂域模型、打造行業級示范應用。
二、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政策包
深入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建設五大產業生態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數字安防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響“中國視谷”地標。重點突出“三個更加”:
產業體系更加精準。加快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建設。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
政策支持更加聚焦。最高按投資額的20%對工業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補助。實施研發投入補助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企業研發機構、研發總部建設。
要素保障更加突出。壯大優質企業梯隊培育,力爭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強化重點賽道企業土地空間保障,堅持“供地”“供樓”、租賃出讓并舉,加大低效工業用地收回收購力度。
三、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
加快構建濱江特色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高地,提升服務業數字化、融合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全方位擴大內需。全力做好“三個強化”:
強化主體培育。做強濱江互聯網省高能級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等服務業產業平臺。推動服務業主體高水平集聚,爭創省服務業領軍企業7家以上,力爭認定市級總部企業120家以上。
強化兩業融合。做大做強信息軟件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向賦能,全力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高地。
強化消費提振。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智能安防、智能門鎖、美妝儀器、健身器材等特色產品通過以舊換新積極拓展市場。
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包
全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開放環境,推動外貿“走出去”和外資“引進來”,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強區。重點提出“三方面”政策措施:
培育外貿新模式新動能。組織不少于15個外貿團組、參加境外展會10個、出境企業360家次。支持培育外綜服企業,推動“直播+平臺+跨境電商”融合模式。
支持服貿數貿創新發展。爭取在數字貿易全產業鏈專項改革賦權方面取得突破,在數據跨境流動、跨境電商行業應用等方面開展首創式、集成式制度創新。發展會展經濟,鼓勵引進全球高端策展辦展資源。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國際競爭力。支持培育民營跨國公司“領航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潛力型外貿主體。大力吸引和利用高質量外資,積極開展境外招商,支持外商在杭州高新區(濱江)投資設立研發中心。
五、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政策包
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重要作用,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激發投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作用。具體圍繞“四個方面”發力:
發揮重大項目支撐。抓好省“千項萬億”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推進53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
營造更優投資環境。建立區重大項目統籌機制,舉行抓項目促投資賽馬活動。加快產業用地、經營性用地供地節奏,探索開展工業用地復合開發利用。
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大力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用好專項債擴大適用范圍等政策。探索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加大民間投資支持。篩選一批符合政策要求、投資規模大、示范性強的項目,推薦納入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并加大融資支持。規范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施,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
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政策包
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秉持協同共進理念,發揮結對雙方優勢,助力對口地區高質量發展,做好共同富?!按笪恼隆薄V刈龊谩叭恼隆保?/p>
山海協作。持續深化與泰順多領域協作,完成消費幫扶銷售額1000萬元,落實山海協作援建資金不少于500萬元。
聯鄉結村。落實幫扶資金120萬元,重點支持淳安縣汾口鎮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低收入農戶)增收等項目。
跨區合作。深化濱富、濱蕭合作模式,進一步建立“產業共育、成果共享”合作機制,加快推動“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集體電路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
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確保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領域。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
推進“勞有所得”。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開展重點領域就業技能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4600人次,為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幫扶9500人次。
推進“幼有善育”。對生育困難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家庭落實補助。開辦濱江區首家公立托育園,打造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推進公共場所母嬰室提質培優工程。
推進“學有優教”。做好新一輪區域學前教育及中小學布點專項規劃。推進集團化(教共體)辦學和義務教育低年段學生午休躺睡全覆蓋。探索“就便入學”服務機制和托幼一體化集成改革。
推進“住有宜居”。持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開展人才房公開搖號配租,研究推進租補分離政策,加快推進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建設進度。完成電梯更新不少于500臺。
推進“老有康養”。出臺濱江區高齡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養老護理補貼和基本生活補助實施辦法,落實養老服務“愛心卡”制度。
推進“病有良醫”。啟用浦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院區,新(改遷)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新建急救站1家。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專病)建設,新建中醫閣3家。
推進“弱有眾扶”。為困難群眾提供服務類社會救助不少于800人次。新增殘疾人就業46人,康復救助孤獨癥兒童30人,為135名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