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記者從北京“‘兩區’建設五周年自貿試驗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區”建設自貿試驗區五年以來,北京各重點區域亮出耀眼“成績單”。
會上,海淀區副區長崔瑛介紹,作為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海淀區形成1個萬億級、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預計到2027年,千億級產業集群將突破7個。2024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7.66億美元,連續7年居全市首位。
昌平區副區長柳強表示,昌平區聚焦醫藥健康等優勢領域,目前集聚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等10余家高水平研發機構,醫藥健康領域企業達2000多家,帶動全區醫藥健康產業收入突破千億元。
朝陽區副區長張梅介紹,朝陽區在金融創新、法律服務、數字經濟等方面推動改革探索,首次實現真實貿易場景的全環節數字化;設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協同港口服務中心”,打造“臨港”跨區域通關服務模式……朝陽組團所在的CBD功能區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2家,占全市近一半。
順義區副區長周鑫介紹,順義天竺綜保區建設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成效顯現,2024年園區的罕見病藥品進口達37種,同比增長95%,進口規模占全國罕見病藥品進口的4成以上。
通州區副區長吳孔安介紹,通州聚焦綠色金融、環境社會治理、城市科技與創意設計等重點領域,立足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設計小鎮周邊可利用的產業空間10.87平方公里,打造“綠色自貿”“創意自貿”“協同自貿”三大自貿品牌。
大興區副區長周沖介紹,大興區圍繞臨空區特色產業發展方向,累計引入消費主體7800余家,實際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實現全口徑稅收40多億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兩區”辦主任、二級主辦劉文虎表示,亦莊以高精尖產業開放發展為特色,在數據跨境、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實現一系列“從0到1”的突破,比如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科研生產基地“北京火箭街區”;落地國家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掛牌全市唯一類人機器人未來產業育新基地等。2024年,亦莊組團實際利用外資12.64億美元,占全市自貿區的43.8%,成為利用外資重要增長極。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