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將在“十五五”期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十五五’期間,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在優化發展環境中的主導性作用,更要發揮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性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如何推動人工智能發揮引領性作用?連玉明建議,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要加大對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的開發。
“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引領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連玉明表示,未來5-10年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要把人工智能列入到科技前沿攻關的重點領域。
連玉明認為,未來5-10年,人工智能將會有三個爆發點,即算力、開源和速度,這三個變量加速了人工智能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引爆點,這是一個質的飛躍。要將通用大模型和專業大模型相結合,推動數據、算法、算力的深度融合。
在連玉明看來,人工智能不光是新的生產力,還是新的生產關系,它是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的統一體。他建議,通過人工智能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
二是要做好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制高點。
連玉明表示,要加快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法》,通過法律構建人工智能的科學治理體系,并將關于人工智能的專項規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外,連玉明建議,還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體系,打好政策“組合拳”,避免“合成謬誤”。
三是支持和拓展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鼓勵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在部分地區先行先試。
談到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連玉明講到他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調研的情況。百色市芒果種植面積有138萬畝,在百色市右江區還有芒果種植示范基地,當地在打藥、授粉、除草、套袋、采摘、分揀等芒果種植過程基本依靠人工。
“百色市一年大多時間氣候炎熱,勞動強度很大,勞動效率很低,如果能夠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開發垂直大模型、無人機和芒果機器人,就可以解決芒果種植中的諸多難題,極大地把農民從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連玉明說。
連玉明表示,人工智能應用要有優先的發展方向,建議對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涉及民生領域的場景應用給予政策補貼,特別是支持西部邊疆及欠發達地區優先應用人工智能,通過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等機制給予差異化支持,引領資源配置向西部傾斜。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