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01號人形機器人沖線,2時40分42秒!”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在北京亦莊舉辦,來自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天工”系列中的“天工Ultra”在陣陣歡呼聲中沖過終點,奪得賽事桂冠,晉升人形機器人“頂流”。
近2個月過去了,這一片歡騰聲猶在耳。6月17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北京市主題采訪團來到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人形”),即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近距離了解“天工”。
北京人形COO、副總經理李春枝介紹,作為機器人行業復雜度最高、通用性最強的細分領域,走出實驗室在真實室外環境長時間完成任務,是對人形機器人穩定性、泛化性與魯棒性的極大考驗。在比賽籌備過程中,北京人形的“天工”在硬件本體和具身智能大腦、小腦等領域都實現了大量突破。
2024年4月,北京人形發布全國首個通用機器人平臺“天工LITE”,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此后,“天工”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直在進化,天工Ultra就是其中的一項成果。
2025年3月12日,北京人形正式發布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填補了具身智能領域在通用軟件系統方面的空白。
基于“慧思開物”,“天工”擁有強大的具身運控能力。自發布以來,“天工”的奔跑時速不斷升級,目前實測平均可達10km/h,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至全球領先的12km/h,且能在斜坡、樓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種地形平穩移動。
“當‘天工’沖過半馬終點線的瞬間,這場持續21公里的極限測試已悄然為具身智能產業突破了三重邊界:技術上驗證了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連續作業的可行性,產業端探索了通用機器人走出實驗室的工程化路徑,更在認知層面改寫了人類對機器人運動能力的想象。”李春枝表示。
同樣是在這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松延動力的兩支賽隊——“小頑童隊”和“旋風小子隊”分別第二、第三個沖線,“小頑童隊”獲得亞軍。
松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介紹,目前,松延動力已經形成兩大產品線,一類是雙足人形機器人包括N2和E1、一類是仿生人形機器人Hobbs&小諾。其中,亞軍得主N2是全球唯一可實現連續多地空翻的機器人,仿生機器人Hobbs&小諾的面部自由度、動作流暢度及仿生逼真度均處于國際前列。
“比賽帶火了N2,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目前預訂量突破2500臺,總合同額超1億元。”姜哲源有點幸福的“煩惱”,但他表示,公司的最終目標是讓機器人真正走入千家萬戶,“給大家當保姆和管家”,這一點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改變。
“就像智能手機改變生活,人形機器人將重塑人類勞動結構。”姜哲源透露,公司正聯合生態合作伙伴,構建“技術-數據-場景”閉環,力爭10年內成為全球具身智能領域的“蘋果”。
多領域滲透,實現場景落地是人形機器人向前“進化”的關鍵。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產品已率先在特種危險作業、物流分揀、無人零售等場景實現批量應用。
銀河通用全球首發端到端抓取模型GraspVLA和導航模型TrackVLA,實現復雜場景的泛化抓取和導航通行,其機器人“蓋博特”已在工業物流搬運、商業無人值守等多個場景實際應用。
研發墨子機器人的千尋智能是全球第二家擁有能夠實現柔順物體(衣物)泛化折疊技術的公司。
星動紀元的小星機器人奔跑峰值速度突破14公里/時,具備上下樓梯、背負重物、深蹲、跳躍、舉重等復雜動作能力。
加速進化T1機器人已成為世界機器人足球比賽專用機器人平臺,也是業內本體結構強度最高、抗摔耐砸能力最強的機器人,可實現倒地后1秒快速起身,相關技術處于全球一流水平。
……
在采訪結束時,大家紛紛感嘆,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人形機器人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閃耀著令人憧憬的光芒。而仰望星空,人們就會發現,北京這顆星,尤其耀眼。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