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好參數、輕按啟動鍵,設備高效運轉,煉鋼爐內火紅的鋼水翻涌似舞;從鐵水注入鑄坯成型,各環節均在計算機精密把控下穩步推進……近日,記者走進在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煉鋼廠車間內,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一景象背后,是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先進數字技術與鋼鐵制造的深度融合。
江蘇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在南鋼車間安裝的傳感器,收集超過42萬個點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分析車間數據,推算出最優的生產調度方案。
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腦和神經。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融合滲透,南京這座軟件名城有望在工業軟件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2024年,南京工業軟件規模占全省四成以上,在通信、能源、交通、安全等行業,應用軟件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
政策領航構建產業生態
“夜間面臨暴雨災害,如何對危險房屋和受災人員采取靶向防控措施?”
在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當技術人員在“寧安晴”系統中輸入提問后,人工智能迅速分析知識庫,用最短時間形成應對暴雨災害的“集成式”應急方案。
“自今年2月在南京率先發布并落地‘寧安晴’以來,目前已實現全市域覆蓋,并作為全國首個垂直領域應急管理政務大模型,在應急行業逐漸試點推廣,從南京走向全國。”擎天科技執行總裁江錫強說。
一款好軟件離不開優秀的設計,一個穩固的產業需要精心地培育。構建“政策—平臺—場景”的發展體系,是南京加快發展工業軟件產業的“關鍵棋”之一。
2024年,《南京市關于加快發展工業軟件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2028年工業軟件收入規模突破500億元的目標,并配套八大重點任務,涵蓋產品體系打造、核心技術攻關、人才支撐等關鍵環節,以政策引領的方式再次強化工業軟件發展。
同時,南京積極布局建設協同創新平臺,聚焦工業軟件協同攻關、集成驗證和推廣應用等重要環節,聯合華為成立華為(南京)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聯合翼輝信息成立南京市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
面向水務、電力、交通、機器人、工業母機、樓宇控制、低空經濟、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鋼鐵、生物醫藥等領域,南京積極推動行業用戶和市內國企作為應用試點單位,開展自主工業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替代升級工作,建設了一批重點應用場景。
針對工業軟件企業融資難、貴、慢等問題,在6月17日舉行的2025南京軟件大會上,南京市相關部門開展了科技產業金融專項對接活動,并簽約設立10億元工業軟件專項基金,促進工業軟件上中下游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各方深度合作與協同創新。
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長代吉上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市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128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分別高于全國、江蘇1.2和1.8個百分點。
企業突圍筑牢發展根基
2024年1月11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中國商業航天再迎里程碑——引力一號遙一火箭將云遙一號18—20星順利送入軌道,為其提供操作系統的是南京翼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7年磨一劍,這家企業開發出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工業實時操作系統“SylixOS”,一行行代碼驅動著火箭、衛星等國之重器騰空而起。
工業操作系統被譽為重大裝備的“大腦、神經和靈魂”,直接涉及產業安全、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清華大學長聘教授、中國仿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凌表示,國產工業軟件的匱乏,導致我國制造強國戰略受到阻礙,急需發展有自主產權的國產工業軟件。
“盡管國外工業操作系統起步領先我們30年,但今天的翼輝信息已能與之比肩。”翼輝信息副總經理李拓難掩自豪。從最初的6人團隊成長為擁有300多項專利的行業龍頭,翼輝信息的發展歷程堪稱中國工業軟件崛起的縮影。
同樣在攻堅核心技術的還有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他們研發的NT6000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打破了國外壟斷,在百萬機組火電廠的應用中,故障率比進口產品低47%,覆蓋全國30%的大型火電廠,并出口至“一帶一路”合作伙伴。
代吉上介紹說,南京擁有2項中國工業軟件優秀產品,46項軟件入選江蘇省工業軟件優秀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推廣名單;培育出國睿信維、金恒科技、翼輝信息等162家本土重點工業軟件企業。目前,全市工業軟件涵蓋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運營維護等各環節,并在航空航天、電力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領域實現廣泛應用,部分細分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科研賦能激發創新活力
累計分析開源軟件超過1.8億款,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開源軟件知識圖譜,涵蓋超過1900億行代碼……
在南京東郊麒麟科創園,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與中科南京軟件技術研究院聯合打造的國內規模最大的開源軟件治理平臺“源圖3.0”,24小時監測著全球開源軟件供應鏈體系,把開源生態存在的風險降至最低。
“源圖”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圍繞供應鏈威脅情報分析、SBOM+分析、智能軟件推薦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并逐步通過API服務面向社會開放“源圖”,助力開源軟件可靠供應鏈建設,為我國軟件供給的安全和產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南京有近200家工業軟件企業,應充分利用好南京的科教資源優勢,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強合作,向高端工業軟件方向發展,并建立起完整的工業軟件生態。”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唐政對記者說。
目前,南京擁有各類軟件類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超500個,科教人才資源豐富,構建起了江蘇軟件園等6個省級以上重點軟件園區的產業版圖,為工業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產業集聚效應。
創新永不止步。在南京江北新區,搶占工業軟件高地布局EDA軟件生態建設成為鮮明特色。國家EDA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獲批建設,實現了從數字設計前端、數字設計后端、IP研發、設計服務等全鏈條工具及服務體系。
江北新區還積極聯合南鋼、中車浦鎮等區內龍頭企業,與華為及其生態企業聯合成立“南京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推動自主工業軟件技術創新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同時,該區定向設立3億元工業軟件基金,為工業軟件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