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是馬鈴薯種植的‘心腹之患’,危害極大。一旦防治滯后,病菌短時間內就會席卷整片田地,嚴重時可能導致連片絕收。”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農技專干王川說。
初秋時節,走進中嶺鄉連片的馬鈴薯種植基地,翠綠葉片在微風中舒展,層層田壟間滿是豐收在望的生機。連日來,該鄉聚焦馬鈴薯晚疫病防控關鍵期,以“科技賦能+協同聯動”防控模式,組織農戶在農技人員指導下開展噴施作業,為馬鈴薯生長筑起堅實“防護屏障”。
今年入夏后,中嶺鄉持續陰雨天氣導致田間濕度偏高,為馬鈴薯晚疫病滋生蔓延創造了條件。
針對部分地塊已出現晚疫病零星發病情況,中嶺鄉精準鎖定病發地塊,同步對接保險公司開展田間定損,為受損農戶爭取賠償,以“快反應、早處置”最大限度降低潛在損失。同時,構建“政府統籌+區級技術支撐+農戶參與”協同防控體系——鄉政府牽頭負責整體調度,明確防控任務、時間節點與責任分工;樂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派駐專業團隊深入田間,為農戶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現場講解藥劑配比、噴施要點;農戶主動參與地塊巡查與防控作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在防控方式上,中嶺鄉創新采用“人工摸排+無人機噴施”的“人機結合”模式。組織農戶分片開展人工巡查,逐株檢查病株情況,確保“不漏一處地塊、不放一株病苗”,同時,調配專業植保無人機,針對大面積連片地塊開展高效噴施,實現防控“無死角、全覆蓋”。
田間地頭,植保無人機在操作手精準操控下緩緩升空。其獨特的旋翼設計與高霧化噴頭,能讓藥劑均勻覆蓋馬鈴薯葉片正反兩面——既避免人工噴施的農藥浪費,又防止藥液滲入土壤造成污染,藥劑利用率較傳統方式大幅提升。
“晚疫病防控的核心在于‘抓住窗口期’。”王川解釋道,藥劑噴施后,若病斑臨界處的葉片出現干枯,就說明防控見效了。只要前期預防扎實、初發階段快速處置,不僅不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還能保障地下塊莖的品質與重量,后續做好田間管理就能穩住豐收基本盤。
“以前人工噴600畝地得花三四天,現在無人機一天就能完成,噴得還均勻,我們種土豆更有底氣了!”看著穿梭的無人機,種植戶們滿臉安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