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逐漸重塑全球科技創新的格局,以谷歌、微軟、騰訊、阿里等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大廠,開始向學術前沿發起沖擊,“卷”起了論文發表。
7月2日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與東壁科技數據有限公司(簡稱“東壁科技數據”)聯合發布了《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態勢報告(2015-2024年)》。這份報告基于東壁科技數據自主研發的“東壁指數”(Dongbi index)評價體系分析形成,它是我國機構自主構建的全球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種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網絡層級結構分級”模型,更準確地反映期刊在學術界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東壁科技數據創始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吳登生表示,報告依托東壁指數對2015-2024年間發表的96,961篇AI領域文獻進行深度分析,發現全球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逐年提高,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企業論文質量出彩,部分企業影響力超越高校
通過對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發表論文數量進行分析發現,2015-2024年間,美國谷歌公司及其母公司Alphabet以5,809篇總發表量成為產業界研發投入最大的公司,超越加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高校,僅次于總發表量為7,423篇的中國科學院。微軟公司總發表量為2,625篇,年均262篇,并且其論文在深度學習和云計算AI方面貢獻突出。
《報告》還基于“東壁指數”計算前5%的全球研究機構合作網絡關系,構建并分析了全球重要研究機構間的合作關系網絡。吳登生指出,“在發文量指標、被引次數等方面分析發現,科技企業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不亞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影響力,甚至在部分方面還有所超越?!?/p>
從發文量上看,2015-2024年間,發表最具影響力的核心論文數量最多的五大機構依次為:中國科學院(585篇)、谷歌公司(364篇)、斯坦福大學(372篇)、清華大學(308篇)和微軟公司(222篇)。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科技企業占兩席,這意味著國家級科研機構、頂尖大學和科技巨頭企業是高影響力研究的主力。
從被引次數上看,谷歌公司(547,098次)、微軟公司(373,678次)、臉譜公司(355,695次)、中國科學院(319,130次)和斯坦福大學(286,163次)是影響力最大的五家機構。谷歌公司、微軟公司、Facebook公司三家科技巨頭企業占據前三位置,反映出產業界在推動高影響力研究成果方面的突出貢獻。
而綜合多種中心性指標進行分析可發現,斯坦福大學和谷歌公司表現最為突出,是合作關系網絡中最核心的兩個節點。
“這意味著谷歌公司、微軟公司等科技企業不僅是論文產出的重要機構,更成為了全球AI研究網絡的樞紐?!眳堑巧硎荆@些科技公司與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學府形成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網絡,在連接不同研究群體方面扮演著重要的“橋梁”角色。
美國企業研發實力深厚,中美企業研發路徑分化明顯
《報告》還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中美兩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上呈現出明顯的路徑分化特征。
2015-2024年,美國企業AI學術發文總量為10,330篇,而中國企業為5,748篇,美國企業發文量是中國企業的1.8倍,領先優勢達4,582篇(79.7%)。這反映出美國企業在AI基礎研究投入和學術產出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而平均發文量方面,美國企業平均發文543篇,中國企業平均發文302篇,美國企業在平均學術產出上同樣是中國企業的1.8倍。這表明美國企業單體研發實力也較中國企業具有明顯優勢。
AI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其學術研究也高度集中于頭部企業,中美兩國TOP15企業的發文集中度均超過99%。
中國發文最多的前三名企業分別為騰訊(1,354篇)、阿里巴巴(1,034篇)和華為(885篇),而美國前三名企業為谷歌(2,895篇)、微軟(1,582篇)、Meta(1,419篇)。
其中,美國谷歌公司發文量超過中國前兩名企業的總和,這體現了美國科技巨頭在AI基礎研究方面的深厚積累。
但更深層的差異體現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秷蟾妗贩治隽酥忻榔髽I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偏向,發現美國企業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安全與隱私等基礎技術領域占據明顯優勢,體現出對底層技術和長期投入的重視。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則在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智能金融等應用導向強的領域表現出相對優勢。這些領域與具體的商業場景和用戶需求結合更為緊密,體現了中國企業重視技術落地、快速商業化的特點。
中美企業研究偏向分析
“這樣的特征可以簡單概括為,美國企業做‘厚基礎’、中國企業拼‘快應用’。”吳登生表示,“正是由于在研發策略上展現出不同的路徑選擇,中國企業更擅長將AI技術與實際業務場景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產業化優勢。”
以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依托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金融風控、自動駕駛等領域實現了AI技術的快速落地,特別是在智能金融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已經達到相對領先的地位。
企業前沿實驗室成人才高地,呈梯次化分布格局
隨著科技企業成為AI領域論文發表的重要力量,企業的AI前沿實驗室也成為人工智能科技人才的集聚高地。
《報告》顯示,谷歌公司和微軟公司各有約2500名人工智能人才,穩居第一梯隊,占據了全球AI人才的主導地位。第二梯隊則由擁有1640名相關人才的美國IBM公司,以及擁有1249名人工智能人才的美國Meta公司占據。
來自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公司也表現突出,兩家公司分別擁有992名和633名人工智能人才,在全球競爭中占據重要位置。
中國的華為公司和韓國的三星公司雖然以其數碼類硬件產品著稱,但是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也表現出彩,分別擁有相關人才429名和284名。吳登生解釋道,“這不僅因為AI技術的橫跨多個學科,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也顯示出這些企業在特定技術領域的戰略布局。”
此外他還提到,AI人才的數量與供職機構的貢獻度并不完全掛鉤?!癉eepMind雖然只擁有534名人工智能人才,但其發布的AlphaGo、AlphaFold、Gemini等AI程序和產品,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推動作用?!?/p>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