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報
      客戶端
      公眾號
      發展職業本科教育 鍛造大國工匠
      2025-06-19 17:25:50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李洋

      ?本報記者 李洋

      5月22日,教育部對擬同意設置的32所本科高等學校進行公示,其中,蕪湖職業技術大學等23所為新設職業本科大學。截至目前,我國已設立和擬設立的職業本科高校總數達到83所。

      當下,中國制造業的振興離不開大國工匠,亟須一支懂技術、會創新、精業務的產業工人隊伍。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征程中,中央企業的產業工人隊伍群體正以匠心筑夢,在各個領域勇攀高峰,用執著與創新詮釋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大國工匠

      詮釋新時代產業力量

      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力量,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骨干力量。近年來,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創新活力持續釋放,成長空間日益廣闊。

      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央企業產業工人代表們分享了各自在航天科技、原油開采、超高壓輸電、裝備制造等領域,勇于開拓創新、鑄就大國重器、履行技能報國使命的故事,生動展示了中央企業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突出成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數控車工何小虎,深耕液體火箭發動機零部件加工第一線,在某型號發動機關鍵部件加工中,面對公差僅0.008毫米的嚴苛要求,在歷經50次失敗后他創新性提出新加工方法,將合格率從20%提升至100%,用微米級精度控制的“看家本領”為航天事業筑牢基石貢獻力量。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班長劉麗扎根采油第一線32年,從換70斤重皮帶的基本功練起,練就“一摸工具知型號、一看電流判工況、一聽聲音辨故障”的絕活。

      中國一重集團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首席技能大師劉伯鳴,在鍛造領域堅守35年,獨創53種鍛造方法。2015年,他和團隊攻克首件CAP1400錐形筒體鍛造難題,在計算機模擬數據、橡皮泥練習操作中反復摸索,打破國外壟斷。他操作的萬噸水壓機鍛造出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等大國重器,讓中國在鍛造領域贏得國際話語權。

      這些在不同領域閃耀的名字,共同勾勒出新時代大國工匠的群像。

      “對國家而言,培育工匠群體實質上是構建制造業的活體知識庫,老師傅的經驗決策常是突破技術封鎖的關鍵變量。”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

      隨著數字技術發展,工匠正逐漸向人機協同指揮官轉型。朱克力表示,人工智能(AI)質檢要求工匠掌握缺陷樣本標注規則,數字孿生運維需理解虛擬模型與現實設備的映射邏輯。技藝融合典型如文物修復領域,三維掃描與手工錯金工藝結合重現青銅器紋飾。未來,新能源領域電池箔材張力控制依賴工匠手感校準傳感器誤差,航空航天復材鋪層需要技師觸覺反饋優化機械臂壓力參數,生物制造中細胞培養環境調控仍需經驗判斷。工匠群體將成為智能制造系統的核心決策節點。“關鍵在于構建技藝數字化沉淀機制,例如日本豐田將頂級焊工的作業姿態轉化為機器人運動軌跡數據庫。”

      職業教育

      機遇與挑戰并存

      2024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萬名左右省級工匠、5萬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大國工匠”的成長與職業教育息息相關。而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職業教育迎來新機遇。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然而,當前職業教育存在“準備過度”與“準備不足”的矛盾。傳統教育模式與產業實際需求脫節,部分職業本科專業設置缺乏特色,企業對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技能認證、設備更新等系統性短板也亟待解決。

      據相關方面反映,職業本科的計算機類專業與普通本科相似,雖更強調應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企業培訓或許更為高效。

      “我國優勢在于規模化技能培訓,但存在系統性短板。職業教育設備更新滯后、行業代際差明顯、技能認證存在區域壁壘,由此導致晉升難。”朱克力說。

      這些問題如何破局?

      朱克力提出,產教融合需要構建動態響應機制,通過企業項目植入教學、教師參與生產線優化等方式,實現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應建立課程預警機制,當某技術模塊企業應用率跌破閾值時即自動觸發課綱重構,例如動力電池固態化技術滲透率達一定程度時,立即調整教學內容。”朱克力建議。

      朱克力認為,政策引導需聚焦機制創新,建立跨企業工藝共享平臺破除技術壟斷,實施技能等級與股權激勵掛鉤制度,推動企業設立首席技師決策席位。

      從政策驅動到制度創新,從大國工匠的榜樣力量到職業教育的改革探索,職業本科教育正以蓬勃之勢,為我國培育更多高素質產業人才。這條道路雖充滿挑戰,但每一次突破都將為我國邁向制造強國注入新的動力,這不僅是教育體系的革新,更是一個國家產業升級的堅實步伐。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国产亚洲老熟女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天堂2016|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