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6日從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獲悉,馬鈴薯新品種“青薯早1號”日前獲得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標志著該品種成功育成。
“青薯早1號”由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育成,是青海省農村科技領域的首批“帥才科學家負責制”試點項目“高原馬鈴薯育種能力創新體系及種業生產能力提升”項目的又一新成果,也是青海省自主育種的第一個馬鈴薯早熟品種,為創新高原馬鈴薯早熟早上市和馬鈴薯復種生產模式提供品種支撐。
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納添倉介紹,“青薯早1號”是通過親本雜交經系統選育而成,屬鮮食品種,生育期84天,屬于中早熟品種。薯塊呈短卵圓形,薯皮黃色,薯肉中等黃色,芽眼淺,抗病性強,豐產性好,干物質含量19.73%,淀粉含量15.61%,蛋白質含量 2.96%,適宜在青海東部農業區水地雙膜種植、地膜種植和馬鈴薯復種。
另據記者了解,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馬鈴薯育種團隊歷經20年不懈努力,廣泛收集國內外優異馬鈴薯資源,建立資源基因庫,依托青藏高原地理稟賦,構建高原馬鈴薯育種技術體系,育成以“青薯9號”為代表的青薯系列品種20個,創新了“科研單位+產業體系協同+免費授權”的公益性推廣模式,實現了馬鈴薯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
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副院長、上述“帥才科學家負責制”試點項目負責人王艦介紹,其團隊育成的重大品種“青薯9號”分別通過山西、寧夏、重慶、四川、貴州、云南6省(區、市)審定,橫跨北方一作區和西南混作區兩大主產區;在貴州、云南、寧夏和山西等地創造畝產萬斤紀錄,2024年,在新疆昭蘇墾區百畝實測畝產超6.5噸;2021年—2023年,連續3年種植面積在600萬畝以上,均居全國第一,2024年種植面積有望在2023年717萬畝基礎上穩定增長,繼續領跑,實現產量、廣適性和種植面積的三大突破。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