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偉
5月24-31日是第25個全國科技活動周,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了上述活動。
這一全國總動員活動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突出科技與公眾的互動性,一場場可看、可聽、可觸、可感的“科普大餐”,吸引了成年人與小朋友一起感受科學魅力,營造了“人人參與創新、人人支持科技”的濃厚氛圍。
展示身邊的科學
科普活動高燃開啟
“這個機器魚和真的一樣”“寶貝你看,這就是腦機接口”……5月24日,2025年北京科技周啟動儀式結束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自動化之光”公眾科學日活動拉開帷幕。
活動現場,自動化所集中展示了18項人工智能成果,包括Q系列人形機器人、仿生水下機器魚、微創腦機接口設備等。這些項目深藏科技進步的力量,此時它們走出實驗室,讓公眾看得見摸得著。
憑借紅外測距、激光雷達,靈動的機器魚可以巧妙地躲避小朋友的“突襲”。據介紹,升級后的機器魚裝上硅膠觸須,能像真魚一樣自由游動,用于水體環境監測。
“我最喜歡的是仿生機器魚,它像真的一樣,我抓它的時候它也可以自由游動,太有趣了!”現場有位小朋友興奮地說。
5月24日,2025年成都市科技活動周分會場之一“汽車科技嘉年華”在成都三和老爺車博物館舉行,超2萬平方米沉浸式汽車文化場域、200余臺老爺車和現代經典車集中亮相,帶來一場妙趣橫生的“汽車文化科普之旅”,吸引了萬余名市民體驗。
現場,不少“小車迷”對汽車設計背后的技術原理十分感興趣,爭先恐后地向工作人員提問,“這個像大黃蜂一樣的車能開多快”“未來,汽車能飛起來嗎”……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5月25日下午,北京天文館格外熱鬧,“宇宙實驗站”活動正在舉行。水滴向上流、小球懸浮在空中、隔空打倒水杯塔……在科技輔導員的操控下,一臺臺實驗儀器為觀眾展示出神奇的現象。
北京天文館依托天文觀測和實驗演示設備,以科學實驗秀形式亮相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工作人員從科學的視角認知和解讀天文和物理現象,吸睛無數。
“我們準備的1000份航海文創2小時內被搶光了,打卡印油用盡了,我們的嗓子都講啞了,沒想到會這么火爆!”在2025年青島科技活動周現場,海事工作人員說。
5月24日,由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科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5年青島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舉行。活動當天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科技盛宴,共吸引6000余名觀眾前往參觀體驗。
科技前沿觸手可及
“科技粉”長知識
八大主題展區、18場科普節目展演及22堂科學公開課,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通過打造一場集知識性、趣味性與互動性于一體的科普盛宴,吸引眾多市民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在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展區,機甲機器人、地瓜機器人等形態各異的智能設備成為焦點。現場的一位小學生興奮地說:“這些機器人不僅外形酷炫,還能完成各種指令,簡直刷新了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
科教產研融合展區則化身“科學魔法學院”,重慶市少年宮教師以趣味實驗激發青少年的探索熱情。只見這名教師手持盛有溶液的錐形瓶,隨著瓶身的晃動,溶液瞬間完成由綠轉紅的“視覺魔術”,引發學生陣陣驚嘆。
現場還展出了防爆輪式機器人、智馭2.0艙駕等多項創新成果。其中,能捕捉動作語音并實時生成數字人形象的OLED屏成為人氣打卡點,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衡陽高新區陽光小學為響應衡陽高新區“科技筑夢·智創未來”科技活動周的號召,積極組織師生參與,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技之旅就此展開。
在科技展示區,參觀的學生們領略了創新的魅力。例如,3D打印機以數字模型為基礎,用粉末狀材料逐層打印構造物體,學生們看著一件件精致的模型逐漸成型,對增材制造技術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機器狗憑借出色的運動能力,完成后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還能與同學們互動,成為大家的科技“萌寵”。
在無人機展示區,同學們了解到航空發展史和無人機的演變歷程,還近距離觀察了用于教學的無人機。
VR眼鏡體驗區更是人氣爆棚,科普角、探索角普及了大量科普知識。
“科學巴士”發車,成為湖南省湘江新區科技活動周最大亮點;湖北省科技館原創科普劇《差不多,差多了》,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遞科學探索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嚴謹態度;合肥科學島大科學裝置基地迎來一批批參觀者,實地觀摩中國“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科學魅力;南昌市科協推出《楊衍忠》話劇展演、《星耀?初心矢志》等系列主題節目,多維度弘揚科學家精神……
體驗科學樂趣、共享科技盛宴。在2025年全國科技周探索科學的奧秘,邂逅科學的“浪漫”,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持續釋放科技活動周效應,弘揚科學家精神,用“破次元”(原稱“擊破次元”)創新形式上下求索,中國科技邁向未來的清晰圖景正在勾勒。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