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聯合發布報告《轉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鋼鐵篇)》(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梳理了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現狀和問題,總結該行業在實施轉型金融進程中的經驗和典型案例,提出完善我國轉型金融政策建議,為轉型金融標準制定和推動在其他領域和行業實踐,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所謂轉型金融,指聚焦于為支持適應重大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推動高排放高污染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項目和活動,提供的金融服務。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已出臺鋼鐵行業轉型金融相關文件,出臺地方轉型金融目錄或標準的有浙江湖州、重慶、天津、上海、河北、江西、貴州等地;河北出臺了全國首個定位于鋼鐵行業的轉型金融指導文件《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并在《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支持技術目錄(2023-2024年版)》和使用手冊中,界定出176項轉型金融支持技術,配置了技術說明、降碳效應、應用案例等。
在相關政策推動和支持下,我國鋼鐵行業通過產能置換、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等措施,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截至今年10月8日,已有159家鋼鐵企業(包括1家球團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在節能增效方面,從2014至2023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下降5.87%。
在低碳技術研發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22家企業,60項低碳技術研發已同步開展,為鋼鐵行業綠色轉型提供有效技術儲備。
報告以河北省為例,分析其轉型經驗。河北鋼鐵產能約占全國的1/5、世界的1/10,在2023年全球主要鋼鐵公司產量排名中,河北共有14家公司上榜。河北強化金融支持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制度設計,比如一家采購低碳排放鋼鐵的下游企業,獲得4億元轉型金融支持,為從鋼鐵生產端到下游需求端,全產業鏈支持鋼鐵行業低碳轉型作出積極探索。
我國鋼鐵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已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企業低碳環保投資大部分來源于自有資金,綠色低碳轉型仍有較大的資金缺口。為此,各部門正在研究探索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等,比如中國人民銀行正牽頭起草包括鋼鐵行業在內的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生態環境部正推動將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常態化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這將為轉型金融的實施提供保障。
報告建議,轉型金融助力鋼鐵行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應發揮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鋼鐵企業、第三方等利益相關方合力。其中,金融機構須豐富綠色轉型金融工具,提高支持力度;鋼鐵企業應制定科學合理的低碳轉型目標,加強節能降碳技改、綠色產品研發,在強化信息披露基礎上,按降碳、節能或減污效果,爭取差別化轉型金融支持等。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