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與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精確捕捉并解碼上臂截肢者殘肢中“隱藏”的神經信號,并將其轉化為對仿生假肢的精確運動指令。這項成果發表于近期《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為研發下一代更智能、更直觀的仿生假肢鋪平了道路。
團隊為3名上肢截肢的志愿者植入了一種新型40通道微電極陣列。這些電極被植入經過靶向肌肉神經支配(TMR)手術改造的肌肉中。TMR手術通過將截肢后殘存的臂部神經重新連接到上臂殘存的肌肉上,創造出新的生物接口,使得原本用于控制手和手臂的神經信號能夠在肌肉收縮時被檢測到。
通過結合TMR手術與高密度植入式微電極,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單個運動神經元活動的直接測量。這些神經元位于脊髓,負責將大腦的運動指令傳遞給肌肉。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在腦海中想象使用他們的“幻影手”執行各種動作,如伸展手指或彎曲手腕。研究人員同步記錄電極捕捉到的神經信號,并將其與特定的運動意圖進行匹配。
分析結果顯示,即使在截肢多年后,大腦發出的復雜運動指令依然完整地保留在神經系統中,且這些精細的信號可以通過數學算法被有效解碼和重建。
這一突破意味著未來的仿生假肢將不再依賴簡單的肌肉收縮模式進行粗略控制,而是能夠響應使用者更精細、更自然的運動意圖。目前的研究成果也為下一代無線植入式設備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這類設備有望在未來實現將神經信號直接、實時地無線傳輸至仿生手或其他輔助系統,最終幫助截肢者恢復接近自然的肢體功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