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依托“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靈長類設施)”,成功解析了長臂猿系統演化關系、瀕危歷史及長臂表型遺傳基礎等謎題,為物種保護提供科學支撐。《細胞》8日發表了相關成果。
長臂猿是與人類親緣關系較近的小型猿類,以其獨特的“臂行”運動方式、復雜的鳴唱行為、獨特的配偶制以及嚴峻的瀕危現狀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由于樣本獲取困難及其快速的演化輻射歷史,長臂猿的系統發育關系長期存在爭議,許多關鍵的演化問題懸而未決。為填補這一研究空白,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基因組學技術,構建了迄今最全面的長臂猿基因組數據集,覆蓋了18個現存長臂猿物種,并成功獲取了包括已滅絕的“君子長臂猿”在內的3個古代樣本的線粒體基因組。

研究通過創新分析方法,首次明確長臂猿四大屬的演化順序,重繪長臂猿“演化樹”,解決了百年分類爭議,并證實秦始皇祖母墓中發現的“君子長臂猿”歸屬于冠長臂猿屬。基因組分析顯示,多數長臂猿在10萬—20萬年前的晚更新世經歷種群瓶頸期,約7萬年前同步恢復,這與全球氣候變化高度相關。現存白眉長臂猿屬遺傳多樣性極低、近交水平高,為評估瀕危等級和制定保護策略提供了關鍵數據。
針對長臂猿標志性的“臂行”修長四肢,研究發現其SHH基因關鍵調控區存在特異性缺失。通過轉基因小鼠實驗驗證,該缺失可導致四肢骨骼相對增長,揭示了長臂性狀演化的核心遺傳機制。
據悉,這是昆明動物研究所牽頭發起的國際“靈長類基因組計劃”的又一重要成果。該所管理運維的靈長類設施,將持續為我國乃至全球生命科學研究提供高通量、精準化研究平臺,助力生物醫藥研發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