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可注射天線,僅沙粒大小,能夠為植入人體深部組織的醫療器件,如心臟病患者的起搏器、癲癇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調節器等提供無線電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IEEE天線與傳播學報》10月刊。
團隊表示,這種微型天線無需電池,可通過針頭植入體內,從而避免大型外科手術,是實現深部組織植入器件微型化的重要突破。
目前,深部組織植入器件通常依賴兩種供電方式:一是通過手術植入數厘米長的電池,需定期更換;二是植入厘米級的電磁線圈,以無線方式獲取電能。然而,線圈供電方式僅能在高頻條件下有效工作,這會導致組織發熱,限制了器件在亞毫米尺度下的安全供電能力。
團隊表示,一旦尺寸超過限度,這些器件就可能損傷人體細胞。因此,開發尺寸小于500微米且能在低頻高效運行的天線,成為一項技術挑戰。
此次,團隊研制出一種僅200微米的新型天線,可在109千赫茲的低頻下工作。其核心技術在于采用磁致伸縮薄膜與壓電薄膜的復合結構:當外加磁場時,磁致伸縮膜發生形變,壓電膜則將這種形變轉化為電荷。
測試結果顯示,與依賴金屬線圈、在吉赫茲頻段工作的同尺寸植入天線相比,新天線的輸出功率提高了4—5個數量級。
團隊介紹,激活天線所需的磁場由類似無線手機充電器的器件提供,體積小巧,可作為皮膚貼片或置于淺表口袋中。而且,由于天線采用與微芯片相同的工藝制造,容易與現有微電子系統集成。此外,這種天線的制造工藝易于規模化,可同時注射多個天線與植入體,以治療較大范圍的病灶。
除起搏器與神經調節器外,該天線還可應用于體內葡萄糖傳感等領域。現有的光學葡萄糖傳感電路已較為成熟,結合這種無線供電技術,將大大推動其在體內的無創集成與應用。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