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兩高速公路建設現場,載著預制梁的輪胎運梁車正穩步爬坡。駕駛室內1.7英寸彩色屏幕上縱、橫坡數據實時跳動,當縱坡接近4.8°時蜂鳴警報驟響,司機迅速調整操作,車輛平穩通過坡段。記者從中鐵六局了解到,這套由該局太原鐵建機械設備項目部自主研制的坡度監測系統,以±0.1°精度為巨型運梁設備筑牢安全防線。
“運梁車在坡道上如同‘移動的巨石’,傾角超5°就有傾覆風險。”駕駛員韓志偉坦言。此前駕駛員全靠目測判斷坡度,雖有“縱、橫坡不大于5°”的規范要求,但人眼判斷誤差大,如同“蒙眼行車”,安全隱患突出。
為破解難題,專項研發小組扎根工地28天,采集137組坡道運行數據。調研發現,市面設備受隧道電磁干擾、車輛振動影響,精度與抗干擾能力均不達標。團隊對比陀螺儀、U型管等方案,歷經17輪優化與實測,最終研發出這套“智慧眼”系統。
該系統由傳感器“心臟”、數據“大腦”、顯示“窗口”與記憶“存儲”構成,在武兩高速滿載爬坡測試中,即便面臨5°大坡,測量誤差仍穩定在±0.1°內。其“開機自校準、數據實時刷、超限強提醒”的“傻瓜式”操作,讓司機直呼“以前靠經驗猜,現在看屏幕心里特有底”。
目前,該系統已申報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配套的《操作手冊》在全公司推廣。從28天實地攻關到17輪方案打磨,這一技術突破不僅破解了運梁安全難題,更彰顯建筑央企將“安全至上”融入施工細節的責任擔當。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