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9月10日凌晨,在浙江紹興城際鐵路柯橋站施工現場,總重4000余噸的鋼箱梁應用人工智能(AI)實現毫米級精準落位,標志著國內首次在運營鐵路橋梁上嘗試應用AI技術換梁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我國既有鐵路改造升級提供了新方案。
紹興城際鐵路是利用既有蕭甬鐵路改造而成的跨市區域城際鐵路,其中柯橋站是該線新建車站,也是國內首個在運營鐵路上增設的高架城際車站。因該站由2股道增加為4股道,需將“咽喉區”混凝土梁更換為鋼箱梁。同時,該工程位于鐵路干線,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環境復雜,傳統工藝難以滿足要求。
中鐵二十四局柯橋站項目經理潛英飛介紹,項目引入AI系統,依托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三維模型,通過40個高精度傳感點實時采集梁體姿態數據,實現毫米級精度準確感知。該AI系統由感知、仿真、控制三大模塊組成。感知模塊相當于眼睛,集成光柵、拉線傳感器、應變片及北斗定位等先進技術,實時監測梁體沉降、應力與位移;仿真模塊用于推演,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可視化模擬施工全過程;控制模塊依托智能算法預測梁體運動趨勢,自動糾偏并同步操控36個頂升千斤頂和10個水平頂推千斤頂,開創了鐵路多跨橋梁快速更換施工先例。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橋梁院副總工王鵬宇介紹,針對道岔區連續梁改造的特殊結構和受力特點,項目團隊建立了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實現全過程模擬仿真。紹興城際鐵路上的這次“移舊換新”也是國內首例道岔連續梁換梁工程,填補了道岔區改造領域的空白。
施工期間,項目團隊順利將總重4086噸的4跨舊梁頂出,并同步頂進總重4389.6噸的5跨新梁,新梁就位后上下高差、縱橫偏差分別控制在2毫米、3毫米內。
為確保施工安全高效順利進行,建設管理單位上海東華地方鐵路開發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鐵二十四局聯合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河海大學等科研團隊開展工藝創新研究,研發連續快速同步頂推裝置等專用設備,大幅縮短箱梁頂推橫移時間。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