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大勇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為188輛,同比下降81.5%;銷量為251輛,同比下降76.4%。今年上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量為1364輛,同比下降47.2%,累計銷量為1373輛,同比下降46.8%。
專家表示,由五部門發起的為期4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取得重大成效,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化之路遭遇瓶頸,急需繼續支持。
“以獎代補”政策為期4年
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針對產業發展現狀,五部門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示范期暫定為4年。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由地方和企業統籌用于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人才引進及團隊建設,以及新車型、新技術的示范應用等,不得用于支持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生產投資項目和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2021年,五部門正式推出為期4年的“以獎代補”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補貼政策,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現已形成“5+N”發展格局,包括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五大國家級示范城市群。截至2025年6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達3萬輛,五大城市群已經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7萬輛,應用場景全面覆蓋城市公交、通勤客運、城市物流、渣土運輸、牽引接駁、礦場運輸、市政環衛、出租/網約車等多元化領域。
“示范應用項目取得重大成就,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介紹說,一是產品性能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二是關鍵零部件實現創新突破,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三是燃料電池成本大幅度下降,電堆成本已經從2017年的1.5萬元/kW降至1000元/kW,系統成本低于2000元/kW,在部分場景已達到可市場化推廣水平;四是大大促進氫能供應系統發展;五是累計推廣數量接近3萬輛,居世界第二,形成具有我國特色并符合世界發展方向的以商用車應用為主的市場路線。
尚有瓶頸待破
雖然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在3年多的示范推廣期間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仍需政策扶持。
“示范應用項目結束后,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遇到了瓶頸。”董揚坦言,一方面,市場化推廣需要一定的市場規模支撐。示范應用項目政策實施期結束,當前已出現市場規模萎縮跡象;另一方面,燃料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絕大部分尚在創業中期,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如果不能繼續發展,這些企業則難以為繼極可能破產倒閉,良好的發展勢頭將被逆轉。
“由于國內電動汽車發展較快,氫燃料汽車的發展空間明顯受到擠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說,目前國內燃料電池車輛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北京等早期示范城市群城市。
“與鋰電池產業綜合相比,我國氫燃料電池核心原材料及部件水平以及整車耐用性及壽命,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在高補貼和特殊場景下依托區域資源優勢,降低加氫成本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最快實現經濟性的方式。而當前購車成本與加氫成本高,導致經濟性依然弱于燃油汽車與電動汽車,因此氫燃料電池短期內的推廣應用局限于示范項目。”崔東樹說。
示范應用還應持續
“整體看,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體系建設和示范應用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車輛購置成本高、加氫難、加氫貴等制約因素。”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進峰認為,還需要積極開展氫能作為能源管理政策和監管機制創新舉措,持續發揮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引領作用,擴大示范應用場景,完善加氫基礎設施,打造有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政策支持機制。
“燃料電池汽車是清潔低碳氫應用的重要方向,高質量建設示范城市群將引領和帶動氫能產業發展。”龔進峰說。
“與世界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經過示范應用項目的推進,我國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部分燃料電池技術優勢突出和應用條件較好的領域,已經可以在優惠政策支持下市場化發展,處于‘臨門一腳’狀態,繼續支持發展意義重大。”董揚建議,應啟動示范應用項目第2期。“五部委示范應用項目已有很成功的運行經驗,很容易延續。可以把財政支持力度減半,把應用領域聚焦于長途重型商用車。”
同時,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過橋過路費優惠的范圍,可以在局部市場區域形成僅靠政策優惠就可以市場化推動發展的良好條件。
“還應擴大技術路線范圍,將氫、醇、氨發動機都列入支持和優惠的范圍。”董揚認為,這些技術路線都有助于氫能能源系統建設,有利于長遠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我國技術落后、追趕世界先進的過程中,可能需要選擇最佳技術路線集中力量以求突破。“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先全球時應有廣闊的視野,支持多種技術路線發展。這有利于不被別人‘彎道超車’,鞏固領先地位。”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