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大勇
近日,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首站暨江蘇如皋站啟幕。作為推動汽車市場規模增長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已經連續開展6年,在激發下沉市場消費動能的同時,也帶動農村地區汽車營銷、服務網絡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環境。
專家表示,農村地區充電樁初期使用率相對較低,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探,尤其是10萬元以下車型普及,充電樁使用頻次在增加。伴隨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深入,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或將補齊。
充換電短板待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車型總銷量分別為39.7萬輛、106.79萬輛、265.98萬輛、320.87萬輛,且增速快于城市及市場整體水平。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及縣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縣域充換電設施的短板。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介紹說,從設施數量看,縣域地區充換電設施相對匱乏,尤其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充電樁數量極少,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日益增長的充電需求。從設施布局方面分析,現有的充換電設施布局不合理,存在分布不均衡問題。在設施質量方面,部分縣域充換電設施存在設備老化、技術落后情況,充電速度慢、穩定性差。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維護和管理,一些充電樁出現故障后不能及時修復,因此設施閑置。從運營管理角度看,縣域充換電設施的運營主體不明確,管理混亂,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
“目前,國內半數以上縣域尚未形成完善的充換電網絡,用戶在長途行駛或偏遠地區時,可能面臨充電難的問題。”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除網絡不完善外,縣域充換電設施還面臨技術落后的窘況。“充換電設施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與城市地區的先進設施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影響用戶體驗。”
多方合力方能破解
據了解,補齊縣域充換電設施短板,不僅是完善基礎設施的延伸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隨著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鄉村旅游的興起,市場對于充電樁的需求日益迫切。
“破解之道,需要政策激勵、商業模式、技術路線三者并舉。”在知名商業顧問霍虹屹看來,一是需加大財政與電價補貼,提升縣域建樁企業的投資意愿;二是需鼓勵“車樁協同”布局,車企與充電運營商聯動投建、共享收益;三是需推進“光儲充一體化”與低壓快充等創新技術在農村實現“低成本+快部署”;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將充電基礎設施納入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規劃中,從“點狀試點”邁向“系統治理”。
“破解短板需‘政企協同+模式創新’。”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短期內應依托縣域新能源出租車、公交等公共平臺先行建設快充網絡,形成示范效應;中長期則需推動“光伏+儲能”一體站下沉,結合農村電網改造提升承載力。同時,鼓勵車企與能源企業合作,探索“買車送樁+共享充電”模式,以低成本方案覆蓋分散需求,并借助數字平臺實現充電樁智能運維,提升使用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部門正在發力縣域充換電設施建設。今年3月底,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對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縣備案名單進行公示,擬支持75個試點縣。這是三部門聯合啟動的2024-2026年“百縣千站萬樁”試點工程的一部分。
鄉村綠色發展重要抓手
專家表示,加快縣域充換電設施建設,不僅可以暢通新能源汽車下鄉渠道,更是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鄉村居民出行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這一觀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袁帥表示,從綠色低碳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能夠有效減少農村地區的尾氣排放,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新能源汽車以電力等清潔能源為動力,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有助于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從智能安全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車通常配備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安全技術,能夠提高鄉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農村地區道路條件復雜,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安全技術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可靠的出行保障。
“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鄉村居民出行體系,還能夠帶動鄉村相關產業發展,如新能源汽車制造、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智能交通服務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鄉村經濟增長。同時,提升鄉村居民的出行品質,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回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因此,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袁帥說。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