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湖北時珍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士林教授領銜,湖北時珍實驗室牽頭構建的華中地區首個千萬級本草多組學成分庫正式發布。據介紹,這是中醫藥領域科技創新的一次重大突破。
湖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湖北時珍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劉松林說,華中本草多組學成分庫(SHMC)既是對華中區域本草寶藏的系統性挖掘,更是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的關鍵一招,是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探索。他希望進一步深化校政、校地、校企、校研、校校、校醫合作,共同將該庫打造成為引領湖北乃至國家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發布會上,湖北時珍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宋馳教授介紹了基于GPCR平臺的草藥天然成分功效評價進展。湖北時珍實驗室劉義飛研究員詳細介紹華中本草多組學成分庫(SHMC)及研究成果。
湖北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東梅表示,華中本草多組學成分庫(SHMC)的建設,是湖北時珍實驗室服務中醫藥強省建設的顯著成果,更是中醫藥借助現代科技實現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將為湖北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希望各方以SHMC為依托,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為湖北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更多湖北力量。
湖北時珍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琦教授介紹,在中醫藥寶庫中,開展本草物質基礎研究,“辨物性、明藥效”至關重要。湖北時珍實驗室聚焦五大研究方向,構建了從文化傳承到產業落地的全鏈條創新體系。華中本草多組學成分庫(SHMC)構建與實驗室五大研究方向高度契合,首次為華中中藥資源精準繪制“數字畫像”,系統解析中藥材的化學成分、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推動本草研究從經驗導向向科學驅動轉型,為中醫藥現代化、標準化提供了科學依據,不僅填補了湖北乃至華中地區本草研究的空白,更為全球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華中本草多組學成分庫(SHMC)基于《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籍及現行中藥權威志書,整合基因組、轉錄組、代謝組、蛋白質組等多組學信息,系統梳理華中地區常用藥用資源,全面收集和編譯物種天然成分,利用創新算法挖掘小肽和小核酸新型成分,形成總量超2000萬條的華中地區最大的天然成分庫。
(胡夢佳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