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雨潤繁花。
在6月19日至24日舉行的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9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南博會)上,73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家企業參展。16個展館、16萬平方米展區,客商云集、成果涌現,成為云南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更好服務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廣闊舞臺。
“高水平辦好南博會,讓世界更好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南博會是商品的盛會,更是合作的橋梁。”在本屆南博會開幕式上,云南省委書記王寧發出誠摯邀請,希望與各方一道,務實推進各領域合作,打造更為緊密的經貿伙伴關系,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共促區域繁榮發展。
南博會不僅是貿易的盛會,更是創新的搖籃。近年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云南通過南博會這一重要平臺,積極推進對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
已成功舉辦三屆的騰沖科學家論壇,今年也亮相南博會。“3年間,論壇吸引了480多名優秀人才匯聚、700多個項目落地,投資總額達1900多億元,有力地促進了人才引進與項目落地,彰顯出強大的發展活力。”云南省科學技術院副院長、騰沖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馬敏象告訴記者,通過南博會,騰沖科學家論壇得以更好地宣傳推廣,朝著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科技重要平臺大步邁進,實現與南博會的相互賦能。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廣。在國家部委的關心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一系列高規格論壇落戶云南。云南作為新能源大省,清潔能源占比超90%,而南亞東南亞國家對此有著旺盛需求。2023年,東亞峰會新能源論壇秘書處在云南成立。為將這一平臺做實,各方積極構建東亞峰會新能源論壇合作聯盟,并成立專家委員會,為新能源技術產品的發展提供智庫支持,推動中國與東亞峰會各成員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入合作。
同時,以科技創新為“媒”,深化區域國家間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聚焦科技政策協調、技術轉移、產業創新等領域,云南在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創新走廊合作機制中積極作為。目前,該機制秘書處正積極籌建,標志著合作走向常態化,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在技術轉移與合作方面,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此前共建的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豐碩。“歷經10年建設,已建成覆蓋南亞國家的合作機制與平臺,在印度、巴基斯坦等6個南亞國家建立了分支機構,有效對接了南亞國家的科技合作需求。”馬敏象介紹,在人員培訓、項目對接、成果轉化和產業合作等方面成效顯著,該中心促成了太陽能、農業、數字經濟等80多個項目落地,既推動了中國企業和技術“走出去”,也助力南亞、東南亞國家提升科技能力。截至今年6月10日,云南已幫助南亞國家培養100名技術專業經理人,有力地推動了技術成果轉移。
深耕經貿互惠沃土、提升產業合作質效、厚植綠色發展根基,南博會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正匯聚各方資源,推動創新開放合作,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可感可及。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