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偉
“通過長期、堅定、連貫實施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我國成功培育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批世界級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領軍企業,構建起世界級汽車產業鏈和引領未來方向的產業創新生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在5月20日舉行的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汽車創新技術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關鍵階段,汽車產業正加速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進入技術創新空前活躍期,需要重新定位未來汽車科技創新發展的坐標和重新定義汽車產業的底層邏輯,探尋未來汽車科技發展的方向,引領全球汽車科技加速前行。
電動化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新階段
數據顯示,2025年1-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017.5萬輛和1006萬輛,首次雙雙突破千萬輛大關,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442.9萬輛和43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6.2%;4月份單月新能源乘用車在國內銷量中的占比達到53.3%。
“2025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2.7%,表明電動化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新階段。”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國汽戰略院副院長鄭亞莉表示。
然而,目前汽車電動化方面面臨兩大問題:一個是動力電池與固態電池,另一個是充電與超級充電。
“目前,全固態電池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研發和中試階段,存在材料穩定性、界面穩定性、循環壽命等關鍵科學問題以及整車熱管理、整車集成等工程化與產業化技術難題有待進一步突破,預計2030年全固態電池可實現小批量裝車驗證,2035年才有可能規模化應用。因此,近中期,液態動力電池仍是電池產品的主流,需進一步挖掘其性能提升潛力,推動本征高安全、全氣候創新技術的突破與優化。”鄭亞莉說。
“當前,龍頭企業提出了兆瓦級超充的技術方案,其產業化應用除需突破自身的散熱、標準化等難題外,對動力電池、整車平臺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將帶來電網側增容等新的問題。”鄭亞莉說,短期看,超級快充仍將是普通快充技術的一項補充技術。
智能化變革進入商業落地加速期
“目前,L2級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已達到57.3%,引領汽車智能化轉型。”侯福深說。
比如,2月9日,長安汽車官宣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2.0”計劃,從2025年起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2月10日,比亞迪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發布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今年以來,國內多個汽車品牌車企提出“智駕平權”相關計劃。
“雖然我國已實現L2輔助駕駛大規模應用,但目前主要車企提出的‘智駕平權’主要是L2級輔助駕駛的量產應用,L3級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仍處于技術驗證和商業化示范階段。”鄭亞莉說。
鄭亞莉表示,與L2級輔助駕駛相比,L3級以上的高級別自動駕駛上車需要實現從技術、用戶認知、安全管理的質變性突破。比如,技術創新方面,需要完成輔助駕駛向主導駕駛的轉變;用戶認知方面,需要適應駕駛權的轉移;管理體系方面,需加快建立并完善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準入標準和測試評價能力,制修訂面向高級別自動駕駛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
AI將驅動未來汽車產業變革
“要想成為世界汽車強國,需要有完善的汽車科技創新體系和關鍵載體平臺,還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形成標準引領能力。”侯福深說。
為此,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發布汽車創新技術展AITX品牌,聚焦汽車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這一主題,全新打造的綜合性汽車技術展覽平臺。
“至2030年,將AITX打造為規模最大、科技影響力最強、創新生態最豐富的全球汽車創新技術展,成為世界汽車科技創新交流高地。”侯福深說,同時要打通汽車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培育完整汽車創新生態系統。
同時,人工智能(AI)將是未來汽車產業變革新的驅動力。
“AI將是影響未來3-5年汽車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AI將全面賦能汽車產品技術創新,驅動汽車產品向具身智能終端演進,同時也將帶來汽車研發、生產、制造到服務的底層邏輯重構,催生汽車產品形態、產業生態的系統性變革。”鄭亞莉說,AI將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率先應用,拓展至動力域、底盤域等全領域、全鏈條,深度賦能汽車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全過程,推動汽車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引領我國汽車產業從規模提升邁向創新驅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