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偉
鈉電池以其獨特的安全性能正在成為電池領域的熱門賽道。近期,寧德時代、比亞迪、中科海鈉等頭部電池企業相繼發布鈉電池最新進展與取得的技術新突破,表明電池企業競相爭搶鈉電賽道戰略制高點。
業內人士表示,電池企業紛紛加快鈉電賽道布局,有望加速推進鈉電池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預計未來3-5年,鈉電池進入規模化出貨階段,出貨量有望超過百吉瓦時,市場規模達到千億元級。
企業研發取得新突破
電池企業進入鈉電技術領域,已在低溫性能、耐過放電、安全性、環保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月21日,寧德時代發布名為“鈉新”的鈉離子電池,推出“鈉新”品牌的兩款產品——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和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其中,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達175瓦時/千克(Wh/kg),為當前全球鈉電最高,比肩磷酸鐵鋰電池;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使用壽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總成本較傳統鉛酸蓄電池降低61%。
按照規劃,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將于今年6月正式量產,與一汽解放合作落地;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將于今年12月正式量產出貨,首發落地巧克力換電車型。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表示,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可以在多面擠壓、針刺貫穿、電鉆穿透和電池鋸斷等實驗之下,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此前的3月28日,中科海鈉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在阜陽全球首發。該電池所用電芯能量密度突破165瓦時/千克,能在20-25分鐘內快速完成100%充電,且快充模式下循環壽命仍能超過8000次。該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新能源領域鈉離子電池“技術+產業”的雙重突破。
3月24日,比亞迪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比亞迪的低成本長壽命鈉離子電池實現了200Ah的電芯容量、10000+的循環性能,其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溫性能等均優于鋰電。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正處于突破前夕,市場爆發點即將到來。”中科海鈉總經理李樹軍說,企業技術研發取得突破,促使鈉電池從“技術可行”向“商業可信”跨越。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技術突破推動鈉離子電池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近日,全國首個40兆瓦時構網型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并網投運。該系統是全球首個實現“調峰+調頻+構網支撐”多場景融合應用的大容量儲能解決方案,驗證了鈉電儲能在調峰、調頻、黑啟動、電壓支撐等多場景的協同能力。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鈉電尚未實現產業規模化應用,是未能找到真正大規模應用的大眾場景,需要“大場景驅動大產業”,而儲能是驅動鈉電產業規模化的大應用場景。
除了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外,鈉離子電池在商用車、物流等場景中的應用也在加速落地。比如,中科海鈉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已獲得中車、金龍、江淮、一汽等主流車企的認可,部分車企已經進入聯合研發階段,部分正在進行技術對接,另有多家車企正在洽談合作中;3月12日,領克汽車宣布領克900將搭載寧德時代驍遙超級增混電池,實現鈉離子電池裝車。此外,近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進行的嚴寒測試中,搭載新一代鈉離子電池的重卡在零下40℃的低溫環境下表現出色。
“目前,鈉離子電池在儲能、商用車等領域的應用加快落地,未來有望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比如消費電子對電池的產量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未來3-5年,鈉電池將進入規模化出貨階段。”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唐亮說。
需要多方面協同發力
“目前鈉電池處于示范、小規模生產向市場化應用、規模化生產的過渡階段。”唐亮表示。
作為新興技術,鈉電池產業化進程仍面臨多重挑戰,比如成本高、技術創新有待突破、供應鏈成熟度不足。
據相關機構統計,當前,鈉離子電池儲能成本明顯高于鋰離子電池儲能,儲能鋰離子電芯的均價在每瓦時0.32元,而鈉離子電芯約為每瓦時0.5元以上。
業界認為,鈉電池產業要想實現規模化應用,需要在技術突破、成本控制、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同步發力。
唐亮表示,鈉離子電池的規模越來越大,其價格成本可能會往下走。“我們認為未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上可比鋰離子電池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常務理事、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執行會長史亞政認為,實現鈉離子電池儲能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既需要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努力,也需要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和企業、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推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