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報
      客戶端
      公眾號
      生物育種產業發展由量變轉入質變
      2025-05-06 14:33:35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于大勇

      ? 本報記者 于大勇

      在近日舉行的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賴錦盛表示,當前生物育種產業發展將由量變轉入質變,種業集中度在大規模并購重組下將進一步提升、生物技術和常規育種將同步并融合發展、新一代轉基因和基因編輯產品將陸續出現、合成生物技術等重大新產品也將出現并實現產業化。

      建立中國自主的

      基因編輯技術體系

      1996年,中國的玉米單產與美國相差141公斤/畝,2022年,這一數據擴大至306公斤/畝。

      “生物育種技術應用推廣的差距,是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關鍵原因之一。”賴錦盛說。

      為加快生物育種發展,2008年,我國啟動實施轉基因重大專項,2009年植酸酶玉米、抗蟲水稻獲得安全證書。自2019年開始,我國生物育種發展再次提速,2021-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5年提及生物育種。

      “演進軌跡清晰可見。”賴錦盛介紹說,2021年,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2022年,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2023年,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2024年,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2025年,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基因編輯技術改變很小,作用很大。”賴錦盛表示,從定義看,基因編輯能夠對基因組編碼區或調控(DNA)序列進行近似“隨心所欲”的靶向精準敲除、插入或替換等“類似文字編輯”的細微修改,實現農業生物品種快速大幅度改良。

      從環節看,基因編輯技術主要包括3個主要環節:底盤靶向工具,即可導航的剪刀;衍生技術,即底盤剪刀衍生出的不同“編輯”花式;產品創制,包括培育重大品種。

      據了解,此前我國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底盤工具,基因編輯底盤工具一度成為我國農業被“卡脖子”的難題。

      賴錦盛團隊研發的Cas12i、Cas12j是全新的基因編輯底盤工具,獨立于當前公開的Cas9、Cas12a等底盤核心工具,在主要農業動植物中具有基因編輯活性,優化編輯效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編輯底盤工具,Cas12i、Cas12j已先后獲得中國及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與地區發明專利授權,并已向美國等14個國家或地區提交專利申請。

      賴錦盛介紹說,這兩項基因編輯技術在育種中前景廣闊,已技術許可轉讓給中國山東舜豐生物、美國農業基因編輯頭部企業INARI公司。以此開發出的基因編輯產品高油酸大豆,獲得我國基因編輯領域的第一張安全證書。

      從核心底盤到自主底盤核酸酶、衍生技術、遞送系統和應用,已初步建立中國自主、農業特色的基因編輯技術體系。

      “無中生有”“由點到面”

      培育重大突破性品種

      據介紹,當前生物育種技術多種多樣。其中,利用全基因組選擇、單倍體育種技術,無需知道控制性狀的基因便可產出育種新品系。而轉基因和基因組編輯技術則需知道控制性狀的基因,方能產出轉化體新種質。

      展望農業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賴錦盛認為將呈現五大趨勢。一是底盤技術多樣化;二是衍生技術更加豐富精準,單堿基編輯幾乎任意替換;三是遞送系統不斷完善,基因型(受體)限制不斷減弱;四是高效的大片段插入或大片段替換系統(5-10kb);五是重大產品不斷迭代。

      在賴錦盛看來,轉基因、基因組編輯、合成生物育種、人工智能設計育種、新型智能核不育制種技術等都是種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其中,轉基因技術是利用單一或少數類型基因改良特定農藝性狀(抗蟲、耐除草劑),基因編輯技術則是通過對農作物內源基因進行精準修改,快速創制優良新種質,兩者均屬于操縱單個或少數基因,改良單個或少數性狀。

      相較之下,農業合成生物育種是多種生物育種技術的集合,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無中生有”,設計自然界不存在的新蛋白、新途徑,二是“由點到面”,對農作物進行系統層面的工程化改造。

      合成生物育種的合成元件如調控序列、基因、蛋白質;合成途徑如調控途徑、代謝途徑;合成模塊如代謝模塊、修飾模塊。

      賴錦盛表示,推進農業合成生物育種技術與轉基因、基因編輯技術融合,用不同功能的多個基因組成全新的代謝或功能途徑,賦予農作物全新性狀,是一種工程化方式,從系統層面對作物進行從頭設計與改造,培育突破性新作物新品種。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