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大勇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將有條件批準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準入。與此同時,不少車企披露各自L3級自動駕駛落地的時間表。
專家表示,通過智能輔助駕駛,可以為駕駛員帶來更輕松的駕駛體驗,同時有助于提升駕駛安全性。L3級自動駕駛有望在未來得到廣泛應用,這也是相關車企加碼L3級的重要原因。
車企加碼L3級
近期,奇瑞、廣汽、極氪3家車企先后發布智駕方案,并披露L3級自動駕駛車輛量產時間表。
其中,奇瑞推出“獵鷹智駕”系統,宣布將于2026年實現L3級技術上車;極氪發布L3級自動駕駛技術架構——千里浩瀚H9智駕方案,表示將在極氪全新旗艦SUV極氪9X光輝版首發搭載;廣汽則提出開啟首款L3級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上市銷售工作。
在更早的2月份,長安、小鵬汽車等車企紛紛發布L3級自動駕駛量產的消息。在長安的系列智能化計劃中,2026年天樞智駕系統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
“相關車企紛紛加碼L3級自動駕駛的原因,主要在于多方面的推動力。”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一方面,技術進步使L3級自動駕駛從理論走向現實,硬件和軟件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法規逐漸完善為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鋪平了道路,減少了法律和監管上的障礙。
“競爭壓力推動。”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坦言,車企意識到,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對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需求強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平臺分會副會長高澤龍表示,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趣日益濃厚,特別是在城市交通擁堵、長途駕駛疲勞等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L3級自動駕駛能夠提供更安全、舒適的駕駛體驗,滿足市場對高科技、智能化汽車產品的需求。
全面普及尚需時日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駕駛自動化從L0-L5按6級劃分:L0級為駕駛員駕駛,L1、L2級分別為駕駛員主導、系統輔助;從L3級別開始,車輛控制權逐漸交由自動駕駛系統,L3級為有條件自動駕駛,L4級為高度自動駕駛,L5級為完全自動駕駛。
“L3級自動駕駛的優點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介紹說,一是減輕駕駛員疲勞。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場景下,L3級自動駕駛可以接管車輛,讓駕駛員得到充分休息。二是提高行車安全性。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周邊環境,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三是提高行車效率。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根據路況自動調整車速和行駛軌跡,減少擁堵現象。
“L3級的最大價值在于,首次實現‘由系統承擔駕駛責任’的歷史性轉變。”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董事長霍虹屹表示,在L2級及以下等級,駕駛員始終是主控方,系統只是輔助;而L3級則意味著在特定條件下駕駛任務可交由系統完成,駕駛員可以真正“脫手脫眼”,這對改善駕駛體驗、提升安全性是一次質的飛躍。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相關車企紛紛加碼L3級自動駕駛并規劃了時間表,同時技術的進步也使得L3級自動駕駛進入發展“快車道”,但仍有難題待解。
“目前,L3級自動駕駛仍面臨技術穩定性、安全性、法規完善性及消費者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戰。”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說。
“L3級自動駕駛能否全面普及,取決于兩個關鍵條件:一是法規環境的統一與完善,二是高可靠、低成本的技術規模化能力。”霍虹屹認為,當前L3級自動駕駛更可能率先在高階車型、高價值場景中落地,如高端家用車、高速通勤等,逐步“由點及面”擴散。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也認為當前L3級自動駕駛的全面普及仍面臨挑戰。技術方面,極端天氣、復雜路況等特殊場景下,系統可靠性有待提高;成本方面,高精度傳感器等硬件成本高昂,導致搭載 L3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售價偏高,限制消費者接受度。“此外,法規和倫理問題也需進一步完善,如事故責任界定等。因此,未來全面普及尚需時日。”
展望L4級
目前L3級自動駕駛尚處推廣初期,但已有企業開始布局L4級自動駕駛。例如,在長安的系列智能化計劃中,2028年將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廣汽則計劃到2026年年初,成為國內首家穩步推進L4級自動駕駛產品規模化運營的車企。
“從L3級到L4級自動駕駛,需要實現多方面的技術跨越。”袁帥說,首先,L4級自動駕駛需要更強大的傳感器和更精準的算法,以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道路環境和交通場景。其次,L4級自動駕駛需要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幾乎在各種條件下都能實現自動駕駛,而無需駕駛員干預。第三,L4級自動駕駛還需要解決事故責任認定、車輛成本、保險風險評估等關鍵問題。
“從L3級到L4級的跨越需要多方面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涉及環境感知、決策規劃、冗余處理等多個方面。這些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向前發展,最終實現L4級乃至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高澤龍說。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