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軍事航天部隊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題:問鼎蒼穹攬星河——走進軍事航天部隊方隊
劉藝、葛永鵬、朱傳超
這是軍事航天部隊首次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這是軍事航天部隊軍旗首次在天安門前飄揚。
3日上午,軍事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亮相——八一軍旗下方,深空藍和兩條金黃色的線條,構成了具有軍事航天領域特色的圖案色調。這支力量守護浩瀚太空、璀璨星河。
“星梯”
軍旗迎風飄揚,旗角拂過護旗手王歌選的面龐。他眼中,兩條金黃色的線條好像組成了一座“星梯”。
通往星辰之梯,由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的心血鑄成。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五號,從嫦娥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事業在一窮二白中起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如果把儲存推進劑的火箭貯箱比作氣球,那我們的工作就是往氣球里打氣,檢查它是否泄露。”王歌選說,“但我們用的氣體高壓高危,一旦噴濺會造成很大傷害。”
再大的困難都嚇不退這群志在蒼穹的人。王歌選和戰友們秉承著嚴慎細實的態度,保障火箭一次次騰飛。那座由前人鋪設的“星梯”,將隨著軍航人向上攀登的腳步不斷延展,抵達星河深處。
星軌
在受閱隊員趙子龍看來,金黃色的線條更像衛星劃過深藍夜幕的軌道。他從事衛星測控專業,軌道是軍航測控人深耕細研的領域。
“我值班時,遇到過一顆在軌運行的衛星突發故障,遙測信號時斷時續,最后消失了。”趙子龍回憶,那時,他立即進行一系列操作,精準無誤手動上注幾十條指令。終于,那顆衛星的信號再一次從茫茫太空傳來。
“太空資產是國家戰略資產,我們一定會管好、用好、保護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趙子龍和他的戰友“牧星耕云”。
走過天安門時,趙子龍無比自豪。他說,要帶著這種自豪,堅定走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上。
星光
方隊教練員郭嘉齊來自軍事航天部隊某監測預警站,他和戰友執掌的“千里眼”,能夠精準捕捉監測空間目標,將太空里潛藏的危險攔在大氣之外。
郭嘉齊覺得,軍旗上的那縷金黃是星光的顏色。
航天事業“萬人一桿槍”,郭嘉齊甘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單位是這樣,在閱兵場也是這樣。作為教練員,他并不能親身走過天安門,但他精心訓練排面里的每一個隊員,為閱兵貢獻力量。
郭嘉齊說:“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是每一位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的軍事航天部隊官兵。”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