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轟鳴、戰機呼嘯。9月3日上午,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受閱部隊如群山列陣,以雷霆之勢通過天安門廣場,觀禮臺上爆發出陣陣掌聲,歡呼聲響徹云霄。
科技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閱官兵用科技手段保障訓練,確保受閱過程高效、高質。
智能評估助力裝備方隊威武列陣
氣勢如虹,排山倒海。
萬眾矚目中,由陸上作戰群、海上作戰群、防空反導群、信息作戰群、無人作戰群、后裝保障群和戰略打擊群等組成的裝備方隊,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受閱的各型裝備,不少是代表現代戰爭形態演變的最新裝備,還有一些是國之重器。
記者從火箭軍裝備方隊了解到,該方隊創新運用多種“科技+”技術手段,有效提高了參閱官兵訓練水平。得益于前期投入使用的智能訓練評估系統,火箭軍裝備方隊的駕駛訓練成績長期名列前茅。
“作為裝備中的‘巨無霸’,導彈發射車具有超長、超寬、超重、超限和視覺盲區多等特點。”從“步戰車駕駛員”到“發射車駕駛員”,齊年超頗有感悟,“在實戰訓練中,為了讓導彈發射車安全可靠、精準無誤進入發射陣地,我們也會使用一些技術手段提升駕駛技能水平,確保能夠熟練駕馭‘巨無霸’。”
閱兵訓練就是實戰訓練。駕駛員總教練付厚賓介紹,在部隊長距離機動過程中,為有效保障人員裝備安全,保持“大國長劍”性能,駕駛員們必須考慮到不同天氣、溫度、濕度、路面等帶來的影響,精準控制行軍速度和車輛狀態。
為了達到“人車合一”的訓練效果,指揮組借鑒了以往實戰訓練中好的經驗做法和技術手段,研發智能訓練評估系統,利用多類傳感設備,實時記錄分析數據,直觀形成指標曲線,“一體化”生成訓練檔案,大幅提升訓練質效,助力“巨無霸”駕駛員們練出“一把轉到位”“一腳踩到位”的車感。
“每臺裝備都有專屬的‘健康檔案’。”三級軍士長楊永江介紹,每天訓練結束、每次裝備維護,他們都會對戰車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并詳細記錄在“健康檔案”上。在維護保障中,他們有效發揮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將裝備數據以及性能提前錄入到系統中,小到一個墊圈、一個螺釘,都能時刻了解功能狀況,確保讓“大國重器”始終保持最佳狀態。
據介紹,此次閱兵訓練中用到的多種技術手段源于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成功實踐,將為戰斗力生成持續發力。
模型數據保障空中梯隊“米秒不差”
鷹擊長空,壯志凌云。
9月3日上午,由先進的預警指揮機、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組成的空中梯隊按照模塊化、體系化編組呼嘯而來,鋼鐵之翼在藍天鋪展開壯麗畫卷,以完美姿態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短短幾分鐘內,上百架機型不同、性能各異的飛機,飛越天安門上空。其背后,是空中梯隊運用科技手段高效保障的結果。
對駕駛戰機的飛行員來說,完美受閱的一項評價標準就是“米秒不差”。
為了達到這一要求,空中梯隊綜合機型性能、編隊結構、氣象條件、航路地形等,建立大模型、運用大數據,對編隊飛行各環節逐一計算推演,精準設計航線,并通過空地視頻監控、跟進判讀“飛參”,確保梯隊訓練整齊劃一、米秒不差。各梯隊受閱官兵將協同配合推算到秒、飛行數據精確到米、操作動作細化到度,結合大數據,不斷進行復盤總結,向著最高標準抵近。
“借助北斗系統,現在飛行員可以在天上實時掌握和其他飛機的距離。”飛行員蔡偉介紹。
面對“顛簸條件下編隊保持”“低氣象編隊穿云”等問題,運輸機梯隊受閱官兵不斷進行“頭腦風暴”。針對準時到達,年輕飛行骨干精算轉彎修正等數據,自主研發時刻推算軟件;圍繞準確航行,團隊年輕飛行員充分發揮數學特長,認真分析圖像測量誤差和投影形變大小,充分考慮運輸機偏流影響,優化質量評估算法,有力減少判讀數據誤差。
訓練中,參閱人員寧銀飛總結梳理了僚機紅外大視場下中隊長機在綜合顯示器上的投影與編隊隊形大小的關系動態圖,通過動態投影輔助僚機飛行員穩定編隊隊形,確保實現“米秒不差”。
轟炸機梯隊的年輕骨干還積極參與梯隊航線規劃設計,結合任務實際編程設計了專用程序,保證編隊合練時,能夠有效輔助機組通過航路節點時控制飛行準時。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