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陪同,是一個典型的形式主義“老問題”。中央八項規(guī)定第一條就是針對接待工作中的不良風氣,要求“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從近期各地和中央通報來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調研“層層陪同”的問題,需保持警惕。
“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下去調研全是辦法。”調查研究本為發(fā)現(xiàn)并更好解決問題,近年來卻時常暴露出作風“問題”。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某省直單位調研團一共20多人,陪同人員卻有50多人,每天六七輛中巴車保障,一天要跑七八個地方。有基層干部吐槽,一些調研“內容不夠,人數(shù)來湊”,調研過程常常淪為“上車轉一轉,下車看一看”。
層層陪同,一哄而上,難以發(fā)現(xiàn)真問題。客觀來說,深入基層調研,廣泛接觸群眾,有助于打破信息繭房,作出科學決策。但廣泛性不等于“大陣仗”,盲目拼湊無關人員參加,獲得的往往是無效信息,甚至調研組還會被“層層包圍”,無法與老百姓接觸,以至于調研真正需要掌握的實情“縮水”。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輕車簡從”,為何一些調研組卻被前呼后擁?記者了解到,基層也有“陪同糾結”:一方面,苦陪同久矣。有的基層干部常年“焊在”調研盆景上,每周都要陪幾次,快成了專職“地陪”,無暇顧及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不陪同又擔心“失了禮數(shù),得罪領導”。在“陪同文化”影響下,若上級單位未明確限定陪同人員,各層級只能硬著頭皮“一陪到底”。
調研不是表演,必須減少層層陪同的虛假“氛圍感”。首先,上級單位和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落實“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的一貫要求,更多采用“四不兩直”方式發(fā)現(xiàn)真問題。其次,調研方案制定要科學、細化,哪些人參加,到哪些點位,都要盡可能說清楚,避免基層摸不著頭腦,盲目增加人數(shù)凸顯“重視”。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唯有真正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干群的急難愁盼,才能讓調查研究回歸“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本色。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qū)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