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嚴建兵、喬紅、金李等8位全國政協委員就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農業科技等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實力步入世界第一方陣
過去幾年,我們和企業深度合作,已經培育了多個蛋白質含量超過百分之十的玉米品種,并且推廣了一千多萬畝。我們也算了個賬,去年我們國家玉米的總產值是2.9億噸。如果蛋白含量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新增了290萬噸的蛋白。如果這些蛋白都被有效利用,那就相當于要少進口700萬-800萬噸的大豆。
“大家不要小瞧這一個百分點,每一個百分點都彌足珍貴,每一個百分點都來之不易。”嚴建兵說,每多一個百分點,我們就多一份底氣;多一個百分點,我們就多一份保障。現在我和我們的團隊還在為了每一個百分點而努力,希望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做點貢獻,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
嚴建兵說,解決國家糧食安全,一是要藏糧于地,二是要藏糧于技,我們國家的農業科技創新的整體實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創新的貢獻率也超過了63%,這離不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
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是干出來的
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非常重要。我堅信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在去年企穩回升向好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取得新進展。
馬建堂說,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和深厚的底氣。第一是因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第二是因為有充足的、有力的宏觀調控工具,第三是因為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撐和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趙宏:
趕上了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好時候
作為一名一直在臨床一線工作的醫生,要問我最近幾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趕上了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好時候。過去一年,國家批準上市的新藥有48個,器械有65個,在研新藥的數量也已經躍居全球第二位。
最近有一條消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企業生產的新藥擊敗全世界最暢銷的抗癌藥。這其實只是一個縮影,我們看到有更多國產的靶向、免疫細胞治療的藥物成功出海,我們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人工心臟等高端的醫療設備也先后問世,應該說在這一領域我們已經走上了一條由仿到創、由弱到強的康莊大道。
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AI系統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
中國構建了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一核心技術底座
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發展,和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顯著減少。近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探月機器人帶回月壤。從另外一方面說,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迅猛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構建了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一核心技術底座,它能夠快速形成低成本和相對高性能的機器人系統,服務國家的工業和農業。
喬紅表示,實際上,機器人系統將面臨更大、更重要的舞臺。這樣的舞臺不僅需要考慮機器人系統的批量性,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機器人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通用性、智能性、安全性,這不僅是市場的需求,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夢想和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
銀發經濟是關乎未來的青春事業
人口老齡化并不代表我們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實際上隨著全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健康狀況的改善,老年人也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眼下60—70歲的活力老人群體日益壯大,很多人精力充沛、經驗豐富,可以通過建立銀發智庫、志愿服務等方式給他們提供更多發揮余熱的機會,挖掘老齡人口紅利。
解決老百姓對養老的關注點,就是銀發經濟的發力點,我國的老齡需求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有對衣食住用行的實物需求,也有對健康養老的服務需求,還有休閑、娛樂等詩和遠方的新需求。
當我們討論銀發經濟時,本質上是在探討一個關乎文明的溫度的命題,我們應該如何優雅地老去,這既包含對生存需求的滿足,更包含對精神家園的滋養。
銀發經濟也是關乎未來的青春事業,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
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周圍的環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態環保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牢牢深入人心。截至去年底,我國生態環保產業的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340萬人,營業收入也超過了2萬億元,相比十多年前增長了近四倍,已經成為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黃綿松表示,隨著生態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效果異常顯著,生態環保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現在的重要生產力,也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實現了環保產業旺、百姓呼吸暢、腰包鼓、心里亮。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主委周嵐:
超1億人因城市更新項目直接得益
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實施了超過6.6萬個城市更新項目,改造了25萬個老舊小區,讓1億多人因此直接得益。
周嵐說,在城市更新的實踐過程中,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把好四個環節。三方面形成合力是在制定城市更新規劃時,政府要發動老百姓和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讓大家來提意見、講需求、出主意,找準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和社會的真實需求,也找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定位。
周嵐表示,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初心,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每一個有溫度的城市更新實踐,讓居民的房子更安全、百姓的生活更便利、城市的人居環境更美好。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林松添:
“一帶一路”旗艦工程創造舉世矚目的綜合效益
十多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設,成果惠及150多個國家,引領世界走出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路。通則達,共建“一帶一路”帶動了共建國家發展,優化了投資環境,建成了眾多經濟特區和產業園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改善了民生,也讓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有了落地的園區和配套的基礎設施,政策、法律和服務保障,促進了中國同共建國家經貿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鑒,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世界的共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林松添說,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利國利民,聯通五大洲,造福全人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世界和世紀工程。我們深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讓中國人逐夢世界之旅更通達,讓世界更多人民共享發展機遇和繁榮。
圖片來源:新華網
攝影: 周荻瀟 張玉薇 殷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