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地下儲氣與能源儲備國際青年科學家創新峰會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會議聚焦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前沿方向及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吸引國內外40余家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約130名專家學者參加。
峰會以“CO?地質封存、地下儲氫、地下空氣壓縮儲能等地下氣體儲存中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圍繞地下氣體儲存、地下空間儲能、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等巖土工程熱點議題,通過特邀報告、學術論壇等多元形式,為全球該領域內專家學者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推動巖土力學與工程、滲流力學、地球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邵軍表示,推動地下儲氣與能源儲備技術創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關鍵作用。隨后,中國科學院國際交流計劃國際杰出學者、英國皇家科學院、皇家工程院、美國工程院三院院士Martin Blunt在發言中提出,開展地下儲氣與能源儲備領域的全球性交流合作,對實現全球能源綠色轉型、推進全球能源深度脫碳意義重大,中國有望在該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特邀報告環節,7位國內外專家分享了多項前沿成果。同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孫樹瑜介紹地下儲氣中數字巖石物理的穩定高效數值算法,為深地儲氣設施安全運行和能源穩定供應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美國Carbon Solutions公司首席執行官Richard Middleton系統闡釋了商業規模碳捕集、運輸與封存項目的成本與風險優化路徑。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琦展示了國內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領域的前沿成果。
此外,來自東京大學、丹麥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地球物理監測、清潔能源地下儲存、含雜質二氧化碳封存解析等方向作專題報告,為該領域發展提供新思路。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地質碳儲與工程安全研究中心、巖土力學與工程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聯合主辦。大會特邀報告后,多個平行分會場將陸續開展,議題涵蓋井筒完整性、多孔介質成像與多場耦合、二氧化碳利用與封存等前沿方向;峰會還組織實驗室參觀考察環節,為與會者提供直觀的學術體驗。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