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曉強
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鏈接資本與產業的重要工具,日益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作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近年來,徐州高新區以政府投資基金為突破口,探索“基金招商+資本賦能”模式,聚焦安全應急、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新能源電力“4+1”主導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能。
政府投資基金是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5年財政部發布《政府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以來,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鏈接資本與產業的重要工具,日益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不過,當前政府投資基金運作仍面臨多重挑戰,如何兼顧產業落地與市場化投資,成為地方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政府投資基金面臨新機遇
2024年以來,國家、江蘇省、徐州市密集出臺政策規定,推進政府投資基金規范運作。
202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導長期資金投資創業,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范圍,動員有條件的社會資本做耐心資本;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基金定位,優化產業投資類基金功能,鼓勵發展創業投資類基金;優化政府出資比例調整機制,鼓勵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提振市場投資信心。2025年5月,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鼓勵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支持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發債融資等一系列舉措,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和優質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2024年4月以來,江蘇省構建“1+9”政府投資基金制度體系,涵蓋“募投管退”全流程運作機制。2024年8月,徐州市印發《徐州市市屬國有企業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推動國有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業務健康有序發展,成為政府投資基金的有益補充。
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自2021年實質性運作以來,逐步形成“管委會+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目前,該基金已累計設立產業基金24只,規模184億元,為高新區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相對國內頭部投資機構而言,徐州高新區基金無論從產業判斷、項目甄別,還是從募資能力、投后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更好地推進政府投資基金發展,統籌好產業發展目標與市場化投資要求,是徐州高新區基金亟待破解的難題。
二、政府投資基金運行共性問題
當前,政府投資基金逐漸成為各地標配,但基金運作能力和績效往往因城市發展水平而有著較大差異,特別是基金起步較晚地區,普遍存在諸多共性問題。
(一)社會募資普遍較為困難。目前,國內一些頭部投資機構僅投行業頭部企業,而行業頭部企業鳳毛麟角,項目招引難度極大。地方政府在社會募資過程中常常面臨諸多矛盾:一是社會資本單純追求投資收益,與政府重點關注項目之間存在矛盾;二是合作設立基金時,社會資本一般希望政府出資規模較大,與政府要求更多撬動社會資本之間存在矛盾;三是前期考察時項目優質且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與投后因市場或其他客觀因素導致項目不達預期之間存在矛盾等。
(二)項目招引影響基金投資決策。一些招引項目常常令基金投資決策處于“兩難”境地:一是招引項目開票稅收貢獻較大,但產業技術落后或缺乏核心技術團隊,基金投資方難以決策;二是以融資目的為主而非擴產能的企業,待基金投資后項目往往推進緩慢,投資退出路徑不明晰;三是企業故意抬高估值或過度夸大未來業績,造成投資代價過大。
(三)投后賦能不足、退出渠道不暢。一些地方將股權投資簡化為資金注入工具,重前期投資輕后期服務,忽視產業鏈資源整合與戰略賦能,企業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當前投資退出渠道不暢,基金退出周期普遍拉長,退出受阻導致大量資金沉淀,影響資本循環效率。此外,近年來,政府投資基金傾向于新能源、半導體等重資產領域,致使項目估值偏高,進一步收窄退出渠道。
(四)容錯機制有待細化落實。股權投資尤其是早期項目,單個項目存在高風險特點,市場普遍采取組合投資平衡風險與收益,以整個基金作為考核標的。實際運作中,因容錯機制不夠明確,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不敢投、不愿投,出現設立基金多、實際投放少等問題,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政府投資基金“設而不投”的現象。
三、徐州高新區基金市場化運作探索
作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徐州高新區近年來以政府投資基金為突破口,探索“基金招商+資本賦能”模式,聚焦安全應急、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新能源電力“4+1”主導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能。
(一)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高度重視市場化運作,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定予以規范,包括《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加快推動徐州高新區國有企業設立市場化投資基金的通知》等。在徐州市率先出臺投后管理實施細則、績效考核評價管理辦法、盡職調查及專家評審制度等,實現“募投管退”閉環管理,市場化運作和投資管理機制日臻成熟。
(二)專家評審前置把關。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不斷規范盡職調查、專家評審環節,確?!巴恫煌丁庇蓪I人員說了算。每次評審至少邀請2名行業高水平專家參與,涵蓋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大基金、頭部企業、券商等領域,對項目的技術先進性、技術前景等關鍵指標進行實質性把關。
(三)基金管理人提質升級。在盲池基金合作機構的選擇上,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嚴格按照江蘇省、徐州市基金管理制度,從最初的基礎要求逐步向行業頭部機構靠攏,優先選取知名機構和頭部機構,確?;鸸芾砣司邆渑c基金運作相適應的投資能力和管理能力。目前,徐州高新區與國內各細分領域頭部投資機構展開深入合作,借助頭部機構的專業優勢與資源優勢,提升基金的投資管理水平。
(四)部分項目步入上市“快車道”。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助力高新區近年來4個“1號工程”落地、5家本土企業上市、28家企業納入上市后備庫。先導電科持續推進獨立或并購上市,堅定走資本市場之路;格利爾、百甲科技等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已成功退出。
(五)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面對復雜多變的投資環境,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將風險防控作為核心工作之一,建立責任到人、定期報告、跨部門協同及分級風險處置機制。按照投資金額、風險大小等不同維度對所有基金進行分級管理,有效配置投后資源。定期組織風險評估,對潛在風險進行分析研判,提前制定應對預案,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預警機制。
四、市場化運作的思考
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是政府投資基金運作的基本原則。未來,徐州高新區政府投資基金應以市場化改革為核心,強化產業鏈協同,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基金+產業”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一)完善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圍繞新能源商用車、安全應急等重點產業鏈,集中資金資源完善產業鏈布局,建立投資領域正面清單及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分級決策程序,建立以勤勉盡責為核心的容錯清單和程序細則,落實有計劃、有考核、有激勵、有實效與防風險“四有一防”機制,為市場化運行提供制度保障。圍繞基金投資決策程序、項目甄別、基金協議、投后管理等全流程,不斷健全“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加大頭部投資機構對接和社會募資力度,推進江蘇省、徐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及其子基金項目儲備和投資工作。
(二)堅持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堅定不移采取市場化方式選拔具備優質素質的基金管理人。授權基金管理人依法依約自主開展投資決策,確保基金運作的市場化與專業化水平。學習頭部投資機構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業務技能。拿出真招硬招切實加強投后管理,發現項目風險及時果斷挽損。
(三)提升業務能力,打造專家型團隊。徐州高新區基金規模不斷增大,在管項目數量激增,但產業基金運營團隊的產業技術和管理能力亟需提升,需要通過加強學習、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培育現有骨干力量,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專業精湛的專家型投研隊伍。
(四)“四鏈”融合發展,加快投后賦能。需要有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協同共進,培育扶持更多具有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的產業項目。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進一步提升政府投資基金的運作成效與產業促進作用。(作者單位:徐州高新區管委會)
徐州高新區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