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阿拉善高新區始終以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和機關建設為總抓手,聚焦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等重點領域,不斷迭代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成功斬獲第七屆政務服務博覽會“高效辦成一件事管理創新優秀案例單位”、全國數字政務博覽會“政務服務增值改革典范案例單位”等多項榮譽,用扎實的改革實踐書寫出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嶄新篇章。
審批服務效率的大幅提升,成為阿拉善高新區改革最直觀的成果。在數智政務建設方面,高新區將服務觸角不斷延伸,不僅在重點企業園區、銀行網點布設“自助云綜窗”終端,提供社保查詢、完稅證明開具等全天候“不打烊”服務,還在政務服務中心精心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區、數智專區及政務公開區,通過投放預審機器人、自助填單臺等智能設備,實現審批時限的“斷崖式”壓縮——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新辦)辦理時長從35分鐘縮減至12分鐘,壓縮率達65.7%;綜合行業許可證(新辦)從25分鐘提速至9分鐘,壓縮率64.0%。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阿拉善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累計辦理各類事項560303件,收到“好差評”118764條,好評率始終保持100%,通過自助終端辦理業務達1583件。隨著審批事項的精簡和線上服務的完善,政務服務中心線下窗口辦理量呈現逐年遞減的良好態勢。
項目與社會事務審批的雙重提速,讓企業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溫度。針對工業項目,阿拉善高新區開通“綠色通道”,將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工程規劃、施工許可證等關鍵環節的辦理時限從2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推動工程建設項目整體辦理時限從50個工作日縮短至40個工作日,辦理效率位居全盟前列。“十四五”期間,阿拉善高新區累計辦理工程建設項目類審批1100余件,涵蓋項目立項、用地預審、環評、能評等多個關鍵領域。在社會事務審批領域,高新區創新推行“信用+零材料”“信用+容缺受理”“信用+告知承諾”等審批模式,實現從“多張材料”到“一紙承諾”的轉變。同時緊扣“減材料、減跑動、減環節、減時限”目標,將餐飲、娛樂、公共衛生等5個行業21項服務事項納入證照聯辦范圍,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率先推行“一業一證一碼”改革,以一張綜合許可證實現多行業“一證融合”“一碼覆蓋”,推動申請材料精簡68%,審批環節壓縮46%,累計辦理社會事務類事項5858件。
政務服務環境的持續優化,讓便民利企的底色更加鮮明。阿拉善高新區積極推行“基層延伸服務+志愿服務+幫辦代辦”模式,從2021年傳統線下窗口服務起步,逐步構建起“視頻辦+智能辦”雙核驅動服務體系。作為全盟首個引進“高新易曉政”綜窗助手的區域,阿拉善高新區已將1204個政務服務事項延伸至企業、銀行及嘎查(社區),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率先實現政務服務向園區延伸全覆蓋。為精準對接投資項目需求,阿拉善高新區建立“網格化”代辦體系,組建131人的專職幫辦隊伍,配備移動辦公車開展“送審批上門”服務,進一步拓寬“綠色通道”,讓企業群眾“遠程辦事”“就近辦事”成為常態。在“一網通辦”建設上,阿拉善高新區同樣成果豐碩,“十四五”期間累計歸集不動產權證、營業執照等25類電子證照15799張,簽章率達100%;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認領政務服務事項1332項,承諾壓縮時限率74.62%,即辦件比率74.7%,全程網辦比率74.19%,依托綜窗系統辦理業務量達26493件。
營商環境優勢的顯著增強,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12345便民熱線服務能力的持續升級,成為傾聽民聲、解決民憂的重要載體。阿拉善高新區通過100%電話回訪、系統督辦、聯辦協辦等機制,推動熱線服務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深度延伸。數據顯示,熱線工單及時響應率從2022年到2023年提升7.2%,2023年至2025年連續保持100%;按期辦結率2022年至2025年始終穩定在95%以上,解決率與回訪滿意率均保持在88%以上。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阿拉善高新區全面推進政府采購及建設工程“一張網”系統應用,大力推行全流程線上開評標和遠程異地評標,配齊配強配套軟硬件設備,扎實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強化六類經營主體治理,公信力持續提升。“十四五”期間,阿拉善高新區公共資源交易分中心共組織各類交易項目166項,交易額達7.83億元,節約資金989.27萬元。
展望“十五五”,阿拉善高新區將繼續堅守“便民、高效、規范、廉潔”服務宗旨,深入落實上級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著力打造標準更高、覆蓋更廣、成效更實的政務服務新范式,讓改革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企業和群眾。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