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1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未來信息領域賽)在西安高新區開幕。本次大賽以“破界·融合·制勝——前沿顛覆性技術賦能未來信息戰與產業變革”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的頂尖科技力量,共同探索未來信息技術的創新邊界與產業前景。

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主辦,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和中電科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總工程師李文雷,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任俊峰,普天科創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勇,西安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紫露等相關領導嘉賓出席此次活動并致辭。
戰略引領: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在這一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新質生產力,不僅是破解發展瓶頸的“關鍵一招”,更是引領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方向邁進的“第一動力”。

本屆大賽聚焦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光子計算、類腦智能、群體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方向,采用“公開海選”的方式,重點發現和挖掘一批顛覆性技術方向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搭建多元對接平臺,發掘優秀項目與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協同,為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李文雷在致辭中指出,大賽自啟動以來已征集到涵蓋了光通信與光互聯、量子密碼、微生物傳感、探測等前沿領域,這些項目代表了我國未來信息產業領域的前沿水平,展現了科技工作者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精神風貌。
創新驅動: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高新探索
西安高新區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地,已成為西部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樞紐。任俊峰介紹,過去5年,西安高新區生產總值跨越30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構建起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化體系。光子、人工智能等8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新賽道,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為全方位賦能參賽項目,西安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高云天發布了未來信息領域賽支持措施,系統構建“五大支撐體系”,從政策引領、金融支持、創新人才、信息對接、地方服務等方面,著力推動顛覆性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從“創意萌芽”成長為“產業新樹”。
平臺賦能:貫通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鏈條
中國電科作為國家電子信息領域的領軍央企,深度參與本次大賽。雷勇表示,中國電科始終錨定“一鞏固三做強”的業務布局,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戰略重點,構建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本屆大賽為各方搭建了優質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
西安高新區投資服務局相關負責人從產業體系、政策扶持、服務配套等多維度,全面展示了西安高新區為企業發展所提供的全要素保障與全周期服務,凸顯了西安高新區作為投資高地和創業沃土的獨特優勢。
技術前瞻:聚焦未來信息領域核心賽道
在技術分享環節,陜西格芯國微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洋分享了芯片領域的前沿技術動態,南京大學教授陳向飛則深入解讀了面向下一代AI計算的光電技術。這些硬核科技的展示,讓與會企業深切感受到本次賽事所蘊含的創新動能與發展潛力。

經過嚴格篩選,來自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個未來信息領域賽道的54個優質項目成功入圍。通過項目抽簽分組后,這些項目將在封閉式陳述答辯及評委提問環節中,全面展示其技術的創新價值與應用前景。
隨著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深刻變革,顛覆性技術創新已成為推動產業變革和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關鍵變量。本次大賽既是顛覆性技術成果的“展示臺”,也是創新資源對接的“立交橋”,更是培育未來產業領軍力量的“孵化器”。通過賽事平臺,創新團隊將獲得技術、資本、市場等全方位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大賽的舉辦,不僅是對前沿技術的精準把握,也是對創新力量的深度集結,必將為我國未來信息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